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6日在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 来源: 阅读量: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6日在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3年的工作回顾

200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为重要而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农业缺水、工业缺电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改革不懈怠,扩大开放不迟疑,抢抓机遇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圆满完成了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

——速度加快。一是经济增速快。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12.2%,高于预期3个百分点。面对50年来最严重的黄河缺水状况,粮食产量仍达到了270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2.5%。工业经济克服了资金、电力、运输紧张的困难,增加值达到143.3亿元,增长16.3%。一批重点行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建筑业持续高速增长,增加值达到48.4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虽然受到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增加值仍达到137.8亿元,增长8.3%。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2亿元,增长37.9%,高于预期目标20个百分点。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债资金20.3亿元、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6.1亿元,新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改善了我区的发展环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对外开放步伐快。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186万美元,增长12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70万美元,增长44.1%。银川橡胶厂与佳通公司合资扩建90万套全钢子午胎、青铜峡铝业集团与加拿大铝业、丰友化工与香港捷美以及宁夏宾馆等一批外商投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增长47.4%,其中出口5.1亿美元,增长55.9%。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宁夏枸杞节、第四届国际摩托车旅游节等大型经贸旅游文化活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继续向深度与广度拓展。四是消费水平提高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5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购买力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更趋合理,住房、汽车以及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支出加大,拉动了经济增长。

——效益提升。一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3.3亿元,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增长16.3%。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96.7,提高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0.2亿元,是上年的1.9倍,创历史最好水平。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46.4亿元和681.6亿元,均增长29%以上。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6∶45.9∶38.1,变为14.4∶49.8∶35.8,二、三产业的总份额增大,证明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实施已初见成效。农业方面,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0.7%和34.8%提高到21.9%和36.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工业方面,传统支柱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商贸旅游、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31元,增长7.6%。及时落实国家调资政策,保留了川区15%和山区24%的增资系数,努力提高增资水平。继续巩固“两个确保”,享受低保政策的城镇人口达20.26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适时提高了城市困难群众“三条保障线”标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实现城镇新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3元,增长6.6%。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77.7亿元,增长23.1%。扶贫济困和救灾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发放各种救灾救济款6460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和灾民的基本生活。自治区政府向社会承诺办理的12件实事全部完成。

——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宁夏段全线贯通,银川机场段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6公里。银川热电厂3号机组、石嘴山电厂2、3号机组并网发电,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民族运动会体育场馆、银川市北部污水处理厂等投入使用。沙坡头水利枢纽、陕甘宁至银川输气管道复线等工程进展顺利。银川至武汉高速公路宁夏段具备开工条件,西电东送北线工程、银太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新突破。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全面禁牧,草场大面积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止。注重水系建设和湖泊湿地的开发、保护,全区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7万公顷。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33万亩,分别为国家和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6倍和108%。加强水污染治理,努力改善地下水和宁夏段黄河水质。加大工业污染和环境的综合治理,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上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大银川”建设迈出了历史性步伐,道路、广场、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银川速度”,一个靓丽而充满活力的新银川逐步展现。石嘴山、吴忠、固原等地区性中心城市和各县的城镇面貌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全区新增城镇人口21万,城市化率达到40%。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税费改革进展顺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在全国率先对引黄灌区纯农业户实行了直接补贴。以产权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继续上升。计划、财税、投融资、外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行政效率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竞争环境,维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统筹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建设。自治区传染病院和各市县疾控中心陆续开工建设或建成,医疗设备得到更新,防疫救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研发取得新成果,科普工作日趋深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年申请专利430件,有71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着力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山区实现了“普初”,川区“普九”进一步巩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高中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完成了新宁大的合并组建,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结构渐趋合理,实现了博士点和博士学位授予权零的突破。民族教育得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回族学生比例提高。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在调整中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繁荣进步,文化产业逐步兴起。重视做好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扩大“少生快富”工程试点范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0.95‰,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口素质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民兵预备役工作在改革中加强。

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山区开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进一步增强川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把南部山区的开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适时召开了固原工作会议,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扶贫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千村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南部山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去年山区8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44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GDP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3%,均为近年最好水平。

在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面貌的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大幅度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126个乡镇,撤并比例达40%。按照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繁荣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要求,加强农村住宅建设规划指导,抓点带面,农民住宅的砖房率达到51.4%。加大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草场围栏、农村教育及文化卫生设施等的投入,解决了21.6万人、50万只羊、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建成县乡公路1170公里。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深入人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以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公民法律意识增强。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新高潮,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全区各族人民热爱宁夏、建设宁夏、振兴宁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加压力、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不甘落后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加强。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排查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社会治安有了新的进步。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人民解放军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扶贫帮困、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两件对我区经济社会生活影响重大的事情,需要专门报告:一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迅速反应、超前工作、靠前指挥、冷静应对、果断处置,与非典疫魔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全区没有发生一例原发性病例,没有一个医务人员受到感染。5例输入性病例中,除1例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死亡外,其余4例全部医治痊愈,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传播蔓延,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二是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们举全区之力、凝全区人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协作配合下,运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开创了宁夏历史上举办全国大型文体活动的先河。集中向全国人民宣传和展示了宁夏的新形象,受到了各省市区的普遍赞誉,“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宁夏的对外影响力空前提升,进一步焕发了全区各族人民谋发展、快发展的巨大热情。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我们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各项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归功于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影响生产力加快发展和市场对资源有效配置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机制不活,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工业经济效益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还比较低;对外开放的领域不广、层次不高,招商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转变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4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2004年是我区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倍工作,全面提速,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加快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7亿元,增长1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可比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88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5元,增长3.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但总体上讲,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和贸易有望继续回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将为我们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我区来看,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累积效应已逐渐显现,全区上下一个抢抓机遇、你追我赶、苦干实干、加快发展的热潮已经兴起。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区电力、运输和水资源紧张等瓶颈制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不确定因素还会增多。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各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又要清醒地做好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冷静应对,狠抓落实,把我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大踏步地推向前进。

三、关于推进工业化

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要坚定不移地谋划工业发展,锲而不舍地抓好工业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我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抓紧上一批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要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国债,加大对西部地区投入以及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新上一批工业大项目。今年重点是抓好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实施煤炭间接液化、煤基二甲醚、大型现代化煤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马莲台、灵武电厂,扩建石嘴山电厂。抓好捷美丰友集团天然气化肥、青铜峡铝业集团技改、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西部氯碱公司聚氯乙烯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枣泉煤矿、大坝电厂三期、佳通公司1000万套半钢子午胎等一批骨干工程预开工准备工作。同时,要抓紧论证储备一批项目。加强对工程建设进度的跟踪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制度,促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今年全区公路建设安排投资33亿元,新建和续建五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七个路网改造项目,同时继续抓好县乡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实施通达和畅通工程。道路交通建设和维护管理耗资巨大,必须通过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分层分级管理的运行模式,逐步改变政府包揽所有投资的状况,使我区道路交通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按照“一带、三区、四园”的布局,以石嘴山、银川、吴忠为产业中轴线,沿贺兰山东麓建设新材料产业带;以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加快形成高新技术和精深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中心,以石嘴山市现有工业基础为支撑,加快建设稀有金属冶炼、碳基材料和PVC材料基地,以青铜峡铝业集团扩建为契机,建设吴忠铝、镁产业及制品基地;积极推进银川新材料园、石嘴山新材料园、石嘴山河滨高载能材料园和青铜峡铝业新材料园的建设,努力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要抓紧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具体项目的实施,使这一规划逐步落到实处。

(三)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今年要保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抓好22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实施10项国债技改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要重视利用和推广节能技术。加大对化工、冶金、机械、煤炭、医药、建材、轻纺等行业的技改力度,振兴传统支柱产业和机械制造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与跨国公司和中央大企业“联姻”。同时,要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健全服务,创新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全面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努力营造优良环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与信息管理业务流程,提高研发制造和决策管理水平。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编制全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步伐。

四、关于推进城市化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产业支撑,树立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聚集带动作用,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推动现代化。

(一)继续抓好大银川建设。今年要继续推进大银川建设,尽快把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提升三个层次:一是要提升城市的产业层次,这是城市发展的后劲之所在。银川市要以两个开发区和贺兰德胜、永宁望远等工业园区为载体,兴建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经济比重。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完善延伸商业步行街,建设民族商品风情街,整合文化、教育、旅游资源。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壮大财力。二是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开工建设环城高速公路,改造完善道路交通、供热供水、集污处理、公共卫生等市政设施,拓展大银川的发展空间。三是优化提升城市发展环境。完善城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休闲设施,新建高档宾馆酒店,挖掘保护和开发名胜古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继续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空气、水资源质量,注重社区、广场和城市周边环境的绿化,加强水系和湖泊湿地建设,打造“塞上湖城”品牌,美化人居环境,为申报联合国人居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兼顾、梯次推进。在抓好大银川建设的同时,要继续抓好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突出地区特色和优势,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不断提高城市的档次和水平。青铜峡、灵武市等其他县城的建设都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一批工矿型、交通枢纽型、商贸型、旅游型等中心小城镇,推动生产要素和产业等向小城镇聚集,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体系。

(三)提高城市的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将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市的无形资产推向市场,通过出让、转让、拍卖、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要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土地收益流失。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住房、就业、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市容、交通、治安、环保、卫生等基础管理工作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与水平,使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人民生活更加方便。

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核心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基础是增加粮食生产,关键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最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基础条件。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清醒头脑。一是要充分看到在粮食问题上存在的隐忧,尽管我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储备情况是好的,但是经受不住全国和周边省区对我区粮食市场的冲击,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我区的粮食大体做到自给有余。二是要切实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增加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生态建设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关系。三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乱批滥占耕地的行为,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要确保全区人均1亩水浇地和南部山区人均2至3亩旱作基本农田,今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1150万亩。四是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投入和价格补贴,今年从粮食风险资金中拿出3200万元,直接补贴给川区和农垦系统的种粮农民农工。五是要保护和稳定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注意防治湖泊湿地周围耕地的盐渍化。实施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加速优良品种更新步伐,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二)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今年要重点扶持枸杞、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4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稻麦、淡水渔业、蔬菜、牧草、玉米、葡萄6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培育5—10个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增加支农资金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加大信贷支农支出,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和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市场流通5大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服务支撑。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禽流感的防疫工作。

(三)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稳定和发展农业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民进入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特色创品牌,工业化为方向,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化为动力,着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今年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关键是抓好进入园区的项目、资金、人才的落实,引导各类园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防止园区建设中盲目圈地,形成空壳的现象。二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使我区的民营企业真正形成气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富余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自我发展。三是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后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围绕房屋出租、家政服务、商贸流通、城市公益事业建设等,发展房东经济、股东经济、打工经济和能人经济。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四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川区各市县重点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山区各县应突出草畜产业和土特产品,实现市场与产品的有效对接。引黄灌区是宁夏的精华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要积极推进其率先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六、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从宁夏的实际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区国有经济比重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活力,没有完全走出困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企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区国企改革多头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今年要进一步理顺关系,解决制约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依法保障出资人的所有者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通过转让国有股、吸引民营企业和外资参股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科学管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实行技术入股、奖励股份、期权期股、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今年,自治区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选择几家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大胆进行改革,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潜力所在,现在比重依然偏低。要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政策措施,坚决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不断促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和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各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依法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产权、知识产权、投资经营权及其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子女入学、落户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护,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与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机制,支持其做大做强。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等综合配套改革。实行山川差别农业税率并逐步降低标准,取消农业特产税。要大胆改革农垦管理体制,增强农垦经济和事业发展活力。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民进城的限制性规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进林业分类经营和林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社改革,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村的各种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对农业自然灾害和农村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四)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确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努力增加政府建设和发展资金,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实行硬约束,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要适当提高区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自治区的调控能力。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严格编制管理,控制财政供养人数。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努力构筑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培育壮大证券、信托、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鼓励支持金融企业以多种方式扩大信贷规模,努力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五)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中介服务组织。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非法传销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项宏大工程着力推进。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努力构建以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体系,以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和商业准则为主导的制度信用体系,以政府监管、社会舆论为主的监督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树立“信用宁夏”新形象。

(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积极开辟新兴市场,保持住我区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继续加大对重点出口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我区企业到境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方式,改善环境,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大招商、招大商,大力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引国际大集团、大公司和区外企业来我区投资开发经营,力争使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迈出更大步伐。深化内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争取早日开通银川河东机场航空口岸。推动闽宁、沪宁、鲁宁等东西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和提升对外影响力具有显著作用,一定要精心策划,有效运作,促其有更大的发展。

七、关于加快山区扶贫开发建设

南部山区是我区的半壁河山,事关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必须按照五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山区、关心山区、支持山区,变被动扶贫为积极开发,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要认真落实固原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更大范围参与区内外经济分工与合作。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使用的新机制,逐步建立山区开发建设创业基金、财政贴息贷款,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劳务输出、人才引进、小额信贷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川区民营企业家及其他投资者、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参与山区开发建设,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要继续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同心至固原高速公路、县乡道路改造等项目。

(二)立足优势资源,培育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山区经济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要结合退耕还林草和退牧还草,大力发展饲草业,以饲草业带动畜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以畜牧业的大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要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食用菌、林果、瓜菜、油料、中药材、小杂粮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实施好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闽宁万户菌草工程,努力把山区建成畜牧业基地、土豆淀粉基地、中药材基地和小杂粮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坚持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力争每户有一人外出务工,凸现劳务经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继续实施好千村扶贫工程,落实好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

(三)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以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保护、风沙区生态环境整治等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各类生态项目的综合协调。加快山、水、田、林、路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旅游业和水资源开发建设,努力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继续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20万人、2.5万头大家畜和40万羊只的饮水困难。开工建设泾源、盐池、西吉、海原、彭阳、隆德等县城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供水工程。要下大力气抓好山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扩大“少生快富”工程覆盖面,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总之,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结合起来,与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结合起来,推动山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振兴之路。

八、关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金石。

(一)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有机地体现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扩大开放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拓展就业的空间和领域。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下岗人员万人再就业的目标。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集中有限财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大事。针对我区城镇居民收入较低的现状,要在振兴经济,特别是繁荣第三产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今年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一是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自治区出台的提高“三条保障线”标准的政策。三是各市县要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弱势群体和“4050”下岗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四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规定的保障职工收入的各项政策。要加强规范和监督企业的用工行为,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对有意拖欠克扣的要依法处理。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要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认真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进一步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将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的失业保险接续工作,补充失业保险金,并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实施工伤保险。有条件的村镇要逐步探索并建立适合当地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监管,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解决特困居民的住房困难。加强城市供热、供水、供气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提高空气质量。加强城市交通运输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健全城市交通体系。继续实施平安大道和畅通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道路交通安全。高度重视防震、防洪、防空、消防等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能力。银川等城市要有计划地将农贸市场改为超市。继续实施“放心食品”、“放心药品”等专项整治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和食品安全。加强教育、医疗和涉农等收费的规范管理,制止各种乱收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弱势困难群体的救灾救济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完善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积极促进并正确引导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汽车等消费,不断提高消费水平。要通过不懈努力,营造文明健康、安全稳定、优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九、关于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事业的繁荣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任务。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宁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把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起来、焕发出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紧紧抓住培养、稳定、吸引、用好人才四个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加快建设党政、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首先要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抓紧制定人才培养、引进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统筹部署。其次要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完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人才工作中反映出的待遇、住房、职称、科研条件等问题,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三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以业绩考核为重点,综合考虑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使各类人才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要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切实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各项事业中来,推进宁夏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

(二)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紧围绕我区发展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综合技术优势,加强农业优良品种、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特色医药等基础性、工艺性、技术性研究和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加大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推广的力度。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继续开展国家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工作。调整、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力争早日进入国家级行列。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做好自治区“8613农业科技工程”成果的集成推广。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重视专利工作,保护知识产权。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素质教育,保持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川区“普九”成果,打好山区“普九”攻坚战。加快实施“3133”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集中办学优势,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继续实施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巩固提高回族学生入学率。创新办学体制,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四)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益文化投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生活。重视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立健全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认真做好非典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倡导心理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支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武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最广泛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三贴近”,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千里文明长廊”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加强信访工作,强化信访责任制,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搞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关于加强民主政治和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政府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必须切实加强各级政府的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施政,从严治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密切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及时通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情况,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区规划,认真开展“四五”普法,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养使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以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机关,抓好配套制度建设,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试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坚持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体讨论决定,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建立自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通报政府工作的重大事项,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各级政府和全体工作人员要忠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政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建立求真务实的激励机制,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爱民、亲民、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做表面文章,反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反对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规范公务员从政行为。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自治区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全区公务员素质提高年,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职业道德和业务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公务员队伍,把各级政府建设成为为民、务实、廉洁的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预期奋斗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奋斗,把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