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自治区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了《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送审稿)》。根据《规划》设计的方案,到2030年,须弥山石窟将建成宁南地区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西部地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独具塞外特色的“中国八大石窟”之一。
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共有大小不等的洞窟162个及摩崖造像等近千尊,形成“千室万龛,密如蜂房”的壮观景象,有丝路北道“第一窟”之称。2012年,经国务院审核批准为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区继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之后的第二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此次为须弥山石窟“量身打造”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文化先行、整体统筹的原则,在“须弥灵境、丝路边关”的发展主题下,将风景区划分为须弥山石窟景区、黄铎堡景区、大滩景区、寺口子水库景区和禅塔山景区五个部分,规划总面积29.33平方公里,共包括70处景点,其中自然景源33处、人文景源37处,保护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规划从交通和基础设施、旅游设施配备等方面对景区进行改造,设计日游人容量为2.27万人次,极限容量3.17万人次,按全年可游览天数200天计算,年游人容量为455.54万人次。
会议指出,制定《规划》对加强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规范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提升固原乃至宁夏的知名度,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要规划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处理好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处理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强对石窟历史、古迹及作用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使须弥山风景区实现有序规划、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市县区网站
各省区市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