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三深化三提升”创新引领基层治理
发表时间:2020-08-07 15:00:00 来源:红寺堡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量:
【字体:

红寺堡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扎实促进54个行业单位党组织797名在职党员与7个社区党组织深度融合、共融共促,努力形成“聚合”态势,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内涵式发展、系统性增效。

深化“三共六制双会”运用,提升共驻共建“融入度”。把社区“联合党委”作为联结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轴心”,打破街道、社区党组织垂直管理、封闭运行工作模式,全面落实“平台共建、事务共治、成果共享”三共目标。深化完善“文化引领、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民生保障和居民自治”六项机制,根据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的业务特性,提供务实可行的“需求清单、供给清单、共建清单”,以项目化方式实现合作共建,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调度能力。建立“大工委”“联合党委”两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沟通平台,“一对一”“多对一”的解决小区疑难问题,切实做到联合强组织、联席强机制、联动强治理。截至目前,7个社区党组织召开“联合党委”联席会议14场次,向“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发出“任务书”60余份,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破损、社区服务能力不足等实际问题40件,折合资金15万元。

深化“三级”网格管理服务,提升社区治理“精准度”。将7个社区划分归并入55个网格片,细分一级网格7个,二级网格38个,三级网格371个,依托网格化管理的辐射带动功能,做到全区一张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按照“专职力量一员一格、兼职力量多格一员”的方式,切实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向网格体系中派驻执法队伍,由街道统筹基层执法力量,推行错时执法,将问题解决在现场,将矛盾控制在萌芽,有效解决街道“看得到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到”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执法效率。构建15分钟服务圈,将高频涉民事项进驻党群服务工作站,清晰标注便民服务圈能解决的便民服务类型和事项,实现各类资源下沉,精准对接,满足群众期盼,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让群众“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深化“三优”长效机制保障,提升社区群众“满意度”。持续做优群众诉求反馈渠道,延续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在25个小区全覆盖建立“居民说事”微信群,居民有想法、有意见、有矛盾可以在群里反映,“楼宇”网格员第一时间记录,协调社区、物业、小区片警、综合执法队及时解决问题,让群众“进对门”“找对人”,逐步形成“群众说事、社区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的社区治理良好局面。

持续做优社区干部基础保障,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招录及退出机制不完善,职业发展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印发《关于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薪酬保障四项机制,着力增强社区干部的职业归属感、荣誉感,促进社区干部素质整体提升。

持续做优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根据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特长,建立文化引领、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民生保障和居民自治6支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敲开居民门、留下反馈单,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今年以来,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20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事3000余件,切实用“硬服务”带来“软变化”,努力提升社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