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一富两多”资源优势,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建设,努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教育发展联盟建设。以教育发展联盟为依托,加强辖区各类创新人才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辖区16所大中专院校、21家科研机构及银川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等优势资源,建立了联盟内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主题式教师校际交流与联合培养机制,通过37所中小学每所学校至少与1所高校或职业院校建立共建合作关系,促使中小学生走进高校、职业院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教师到院校、科研机构锻炼制度,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持续扩大集团化办学成果。总结推广西夏区实验小学、西夏九小等5个集团化龙头学校经验,深入推进区域内集团化办学,积极创新跨区域办学发展。实施银川市第十四中学加入北方民族大学合作共同体建设,西夏区平吉堡幼儿园与宁化幼儿园等6家幼儿园集团化办园项目,加强了优秀教育人才区内交流力度,整体提升区域内教育发展水平。实施银川市第十六中学、西夏区第十二小学“学校优质教育咨询”服务项目,培养教师150人左右,教育系统管理人才和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整体快速提升。
三是持续深化“海淀带西夏”教育长期合作项目。持续推进“北京海淀+银川西夏”教育合作和“三名”工作室项目,形成“1+1+9”教师人才倍增扩面培养模式,每年选拔10名中小学后备干部赴海淀区挂职锻炼,选拔20名青年骨干教师赴海淀区跟岗培训,启动结对共建人才孵化教育合作项目,积极推进辖区基础教育人才专业成长。
四是持续加强与省外名校合作共建。进一步探索“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人才交流方式,通过银川市第十八中学与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结对,西夏区回民小学、西夏区华西希望小学等5所小学分别与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海门市能仁小学建立跨省结对,通过人才兼职、名师走校、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指导等方式,让更多高层次、引领型人才积极服务于西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