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按照自治区全面推行“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要求,集中对全市46个行业系统可不见面办理事项进行甄别确定,梳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365项,网上可办率90%。
一是推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豁免登记改革。开展“口头申报、当场领照”免填单登记新模式,将改革前的3天办理变为即来即办、当场发照,将改革前的提交5份材料变为只需提交身份证,办事效率提升35%。
二是加快推进“一窗受理”改革。目前“一窗”已整合完成,按照“四级四同”要求,梳理“一窗受理”“两单一表三清单”,开展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招聘工作,加快建设“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窗口出件”,力争一窗受理事项比例率达80%。
三是加快办税“最多跑一次”改革。市级办税事项审批流程减少90%,133项涉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即时办结,所有办税事项同城通办、85个事项全区通办、21个事项实现全国通办。实施申办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工作制度,实行24小时自助领取证件和申请电子港澳台签注“即办即走”。
四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115个工作日以内”目标,突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健全体系四个关键环节,制定完善了区域评估、容缺受理、征询服务等20项配套制度系统,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措施取消、合并、转变办理方式、调整审批时序共75项,梳理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等五大类审批流程图和四个阶段审批事项清单,目前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均进入并联审批系统,办理时间减幅达117.4%。吴忠市典型经验受到了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国家、自治区媒体宣传报道,并在全区工程改革领域培训班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对宁夏工改给予了通报表扬,在2019年的自治区考核中吴忠市工改工作获得五市一等奖。
五是推进“互联网+监管”改革。组织36家市级单位、147家县级单位开展“互联网+监管”系统“两个清单”事项梳理及录入工作,目前录入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872条,全市推送数据6345条,与国家、自治区“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初步联通,为提升“双随机、一公开”整体水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区率先启动“互联网+监管”系统试运行工作,明确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信用监管等工作机制和监管数据管理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和报送时效性,逐步实现监管数据的自动采集、汇聚和推送。同时,在用户量、访问量、事项准确率、数据质量和及时性上下功夫,推动系统在各级监管部门广泛使用。
六是加快推进“我的宁夏”APP。结合疫情防疫健康码的推行,全面推广“我的宁夏”APP,目前全市用户达到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深入推行“掌上政务”服务模式,实现微信平台预审、预约取号、网络预审,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可不见面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