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坚持“谁组织、谁注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服务群众,突出公益帮扶,着力整合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全力打造“1698X”志愿服务工作矩阵,不断推进西夏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
一是注重队伍建设,服务力量不断壮大。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引导群众通过社区注册、单位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着力建设一支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目前,西夏区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注册志愿者9万余人,机关干部注册志愿者实现全覆盖。大力培育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完成志愿服务组织登记200余个。推行志愿服务“小时制”认证,将志愿服务记录时长作为注册志愿者的考核依据,确保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人均记录时长超过56小时。
二是注重统筹引导,服务活动有声有势。充分发挥西夏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引导作用,统筹党政机关、社区居民、高校社团、社会组织、文明单位、爱心企业(个人)等志愿服务资源,打造“1698X”志愿服务工作矩阵(即1个平台+6类整合+9项服务+8大项目集群+X项志愿服务品牌文化活动),推行群众“点单”、志愿服务联合会“派单”、志愿者“接单”的订单式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周五志愿服务日”,机关干部每周五到包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机关干部和辖区文明单位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
三是注重品牌引领,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能做什么”,开展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路演大赛,深化志愿服务项目“三个一批”(宣传推广一批、培育孵化一批、设计打造一批)工程,打造了一批群众欢迎、效果良好,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志愿服务品牌。“大妈服务队”“6080”“就医帮”等品牌志愿服务开展的有声势有影响。西夏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单位的“老人关爱帮”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三等奖、“助学路上最后一公里”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铜奖;宁华路街道农垦建社区“知心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文昌路街道集结号公益联盟“益+”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荣获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