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多措并举健全“互联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机制
发表时间:2020-04-28 15:15:00 来源:西夏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量:
【字体:

近年来,西夏区借助自治区获批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东风,积极利用医疗资源优势,进一步全力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全覆盖,电子建档数逐年上升。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推动工作落实。西夏区高度重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组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项目专家成立技术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西夏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西夏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完善责任分工明晰、经费保障到位、监督评价科学的工作机制,下发建档工作任务表,细化工作内容,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定期召开技术管理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建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建档工作稳步发展。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及时通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半年考评机制,坚持建档数量和质量双考核、双促进、双提升,有力推动了辖区电子建档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保障健康体检和建档工作的顺利实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由2009年的15元逐年提升到74元,2019年共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2010万元,居民电子档案工作经费得到全面保障。不断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争取区市资金670余万元,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DR、CR、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争取中国初级保健基金协会捐赠价值1053.78万元的医疗设备和韩红基金会救护车2辆,保证基层医疗服务和建档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利用每年5月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及其他重大宣传日,组织各镇街、村(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折页、电子屏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知晓度、认可度、配合度。累计发放政策宣传折页1万余份,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政策信息1000余条,阅读量2万余次。

四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持续加强西夏区医疗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辖区27家基层医疗机构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病患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互联互通,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查询、统计等功能。积极与区、市三甲医院对接,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建成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和互联网门诊体系,利用区域远程服务,为居民建档体检提供精准、可靠、有效的医学检测结果,提升基层建档体检过程中的诊断能力以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辖区基层医疗机构有27家实现远程心电、10家实现远程影像、25家开通互联网门诊。2019年,西夏区累计完成远程心电25704人次、远程影像1305人次、互联网门诊80人次,逐步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互联互通,推动西夏区医疗健康信息化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