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聚力打造现代化生态灌区
发表时间:2020-04-02 17:15:24 来源: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量:
【字体:

近年来,利通区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综合施策”的原则,融合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运用水联网理念深化水资源管理推动灌区生态保护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打造了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模式。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一是深化水权确权,试点水权交易。率先将农业灌溉用水指标确权到1028个(协会、村组或用水大户)最适宜计量单元,发放水资源使用权证302本。制定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建成水权交易平台设立了水权交易服务窗口,开展协会之间的水权交易。2018年与宝丰集团签订3.82亿元的跨行业、跨区域、成规模的首单大额水权交易。二是明晰工程产权,探索抵押融资。完成了1.8万处小型水利工程和3.8万处配套设施的调查、登记,颁发了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管理权证1955本,落实了管护主体。对小型水利资产进行了评估,让农民“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2年来探索水利工程资产抵押融资500多万元。三是实行阶梯水价,撬动农业节水。将自流灌区每方水价由3分05调整到7分1,扬水灌区由7分5-1毛3分5调整到1毛5-5毛9。制定了“定额管理+分类水价”的水价机制,即用水量在水权以内的,按成本价缴费;超出20%及以内的按成本价1.5倍缴费;超出20%以外的按照成本价3倍缴费,让群众明白了“淌水就是淌钱”。2018年,利通区全年节水260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到6.6%。

向市场主体要活力。一是政企两手发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由政府主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改变以往政府单一投入和碎片化建设弊端。通过PPP建设模式,分别与大禹节水、澳大利亚潞碧垦、慧图科技等公司合作,推进投、建、管、服务一体化模式,对全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推行市场化运管。由政府出资代表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了专业化项目管理公司,开启了水利基础设施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以往重建轻管等问题。

向基础提标要效力。一是按照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规划,投资9800万元,建设测控一体化闸门491套,建成灌区集中连片现代化量测水设施控制面积46.17万亩。二是发展自动化管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通过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实现增产增收和减少人工、减少污染“两增两减”的效果。三是在五里坡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改造高效节水面积3.81万亩,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四是投资1.8亿元建设美丽河湖,通过沟道生物治理,整治清水沟及其支沟17条42公里,治理盐碱地面积3.0万亩,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监测数据,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推动河湖沟道管理。五是建成利通区水利信息化调度中心,实现全灌区灌溉管理、工程建设、防汛抗旱、高效节水灌溉、农村人饮、水权交易、党务政务等同平台统一管理,实现灌区的高效管理与优质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