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创新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
解决城市“夹心层”群体生活困难问题
发表时间:2020-01-19 16:28:51 来源:银川市政府办公室 阅读量:
【字体:

城市“夹心层”群体是对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际生活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群体的一个非正式称谓。这个群体由于国家层面没有相应的救助政策,无法得到相应规范化地救助,进而逐渐引起社会关注。银川市对城市“夹心层”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关注已久,率先在全区探索建立了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积极化解救助制度“悬崖效应”,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帮助包括城市“夹心层”群体在内的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坚持制度先行,严格规范认定低收入家庭。出台《银川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对低收入家庭收入、住房、货币财产、车辆等家庭财产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符合相应规定条件的银川户籍居民家庭,按照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认定为低收入家庭。依托自治区民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开发建设了具备申请登记、经济状况核对、审核审批、查询统计等功能的低收入家庭救助管理系统。确保所认定的低收入家庭符合实际,有较强的公信力,为开展基本生活救助奠定基础。截止目前,全市已审核认定低收入家庭3124户8857人。

二是出台专项政策,给予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印发了《银川市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就学救助办法》等多个文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助学、助残、采暖、医疗救助、失能护理等专项救助,并纳入春节慰问等。基本生活救助方面,减免低收入家庭的取暖费用,并按年度给予每户300元采暖补贴;为低收入失能老人发放每月500元的护理补贴;将低收入老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为低收入家庭按户发放春节慰问金,2019年春节按每户300元慰问,2020年春节计划按每户500元慰问。教育救助方面,对低收入家庭学生高等教育阶段从高职(专科)到博士研究生按学年给予每人1000元—8000元不等的助学金,2019年共救助低收入家庭学生79人。残疾人生活救助方面,对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按照一级每人每月200元,二级每人每月180元发放生活补贴,年累计发放842.8万元。

三是组织开展全市城市困难群体全面排查主动救助工作。自2019年4月起,在全市开展城市困难群体全面排查、主动救助工作。按照基层摸排线索、委托第三方入户排查、乡镇审核县审批的实施步骤,针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对象、未整户纳入低保家庭、因家庭成员重度残疾、罹患重病、上大学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排查。目前,全市已完成4552户困难家庭入户排查工作,根据排查认定结果,将189户困难家庭纳入低保、54户纳入低收入家庭、125户获得临时救助、14名散居特困人员得到集中供养、28户获得专项救助。

鉴于银川市已有的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民政部将“银川市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的实践作法”评为全国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国民政系统予以推广。2019年8月,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致函自治区民政厅,邀请自治区参加低收入人群经济状况研究项目试点,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数据库。下一步,银川市将积极配合自治区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供全国推广使用的低收入人群经济状况研究模型和方法,为在国家层面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探索提供试点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