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模式让村集体经济的腰杆硬起来
发表时间:2020-01-13 14:20:00 来源:泾源县政府办公室 阅读量:
【字体:

近年来,泾源县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注重在清产核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贫车间建设、党建引领等方面下功夫,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困境起飞、从无到有、破茧成蝶的发展。

一是清产核资“查家底”。按照“清查、评估处置、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七步法,对96个村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对85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权量化,设置股权126325股。通过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摸清了村集体经济的家底。

二是依托产业“趟路子”。创新提出了“5+5”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4+1”脱贫产业+五种经营组织),为每个行政村安排3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指导成立村集体营运公司96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通过近两年的运转,9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

三是务工分红“两不误”。创新推行“集体资金入股搭台、企业引领组织经营、农户投劳参与生产、经营收入多方受益”的产业扶贫模式,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真正让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目前,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校舍、旧村部等村集体资产,建设扶贫车间37个,吸纳带动110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收入1600元,最高达到5000元。在扶贫车间集体收入分配上,所得收益按10%作为村集体公益公积金、40%作为“贫困户股”分红、30%作为“非建档立卡群众股”分红、30%作为“村集体资产股”“村集体资金股”“企业股”分红,实现多方受益。

四是党建引领“强载体”。以“两个带头人”工程为载体,突出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组织+”形式,跨村建立产业联合党支部5个,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帮带、贫困户参与方式,促进群众发展壮大产业,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农民群众富在产业链”。

五是强化监管“当好家”。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设置机构、完善职能,健全机制,规范财务监管。各乡镇统一为辖区内各村集体经济公司聘请了会计事务所专业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公司财务支出实行公司报账乡镇审批的“一会三签两审”审批监管制度,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村集体资产保本增值。建立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县政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村集体经济发展绩效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拨付、乡村两级项目资金安排、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严格奖惩,通过规范的运行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