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夏区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实惠。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留住“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抢抓自治区获批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契机,西夏区及时成立“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导小组,主动对接微医、零氪、翼展等互联网企业,在自治区和银川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解决企业在税务、审批等政策上的“难点”“症结”“痛点”,持续畅通产业发展最后“关卡”,全力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数字化智能产业纵深发展,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纷纷入驻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使西夏区成为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聚集地和领头雁。目前,银川中关村有“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健康相关企业62家,其中已入驻企业42家,正在办理入驻手续的企业20家。
二是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落地见效。按照银川市整体部署,完成42家基层医疗机构政务外网建设,配备了远程诊断等连接设备,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初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家医签约服务、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诊疗、健康扶贫保障“一站式”结算等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杭州微医集团合作,利用互联网车载巡诊和移动检查设备对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实现上门服务,创新基层卫生工作模式,增强基层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果。
三是依托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坚持以群众需求主导,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为专业支撑,以互联网医院为枢纽,以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健康服务机构)为载体,以“三师共管”为手段,通过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西夏区机床厂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行高血压O2O与糖尿病MDM管理服务,2019年1月-11月,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4572人次,送药1820人次,有效提升了慢性病管理服务水平;借助区域远程心电平台,为居民突发、紧急疑难心电进行远程诊断,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了更专业、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2019年1月-11月,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互联网门诊80人次,远程心电24905人次,远程影像1112人次。
四是加强医共体建设,打通“互联网+医疗健康”最后一公里。通过落实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分级诊疗等政策和综合医改各项措施,组建自治区中医研究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使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智慧、精准,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更省事、更省钱。通过大医院带动小医院,让“大医疗”走进“小家庭”,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零距离”接触名医。积极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分级治疗”远程诊疗模式,切实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小病诊断不出门、大病治疗更便捷。截至11月底,我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达608544人次,住院221人次;上转病人15227人次,下转病人6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