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按照自治区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和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先期试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规模发展文冠果产业,推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着力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县。
一是推进“小果”大扶贫。全县文冠果种植主要集中在马高庄、张家塬、田老庄、下马关等东部旱作塬区和生态移民迁入区。县委、政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文冠果种植,目前全县文冠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亩,其中,生态移民迁出区种植文冠果15万亩,每亩投资1000元,60%由群众投工投劳赚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种植文冠果4.7万亩,每亩补助资金2100元(中央财政1600元、自治区财政300元、县财政200元);生态移民村文冠果种植2.1万亩,县财政每亩补贴200元,连续补5年;生态修复及土地整治项目种植文冠果2.1万亩,每亩投资1200元。今年我县境内雨量普遍偏多,文冠果长势旺盛,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已兑现文冠果种植人工费用及补贴12650万元,约50000名贫困群众受益,人均增收1513元。
二是着眼“小果”大生态。同心县干旱少雨,风多沙大,生态环境脆弱。文冠果耐寒耐旱、耐贫瘠、抗风沙,经济价值高,发展文冠果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计划利用5年时间,通过持续开展城乡造林绿化,特别是加大文冠果种植力度,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1%以上,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已在生态移民迁出区等重点生态恢复和建设区域发展文冠果15万亩,建成万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6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2个。已引进甘肃富优基尼公司建设万亩文冠果种植加工基地。文冠果已成为同心县造林绿化的主选品种和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三是探索“小果”大旅游。同心县地域广袤,地貌多样,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通过发展文冠果和持续抓好禁牧封育,发展林下经济,将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打下坚实基础。规划到2022年文冠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全区最大的文冠果种植基地,引进培育文冠果油深加工企业2-3家、文冠果茶加工企业1家。使全县贫困人口人均拥有3亩文冠果,盛产期贫困群众人均可增收4500元左右,文冠果真正成为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型产业。
四是聚力“小果”大产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联系与协作,聘请区内外文冠果专家成立文冠果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工作站,对文冠果品种选优、生产技术及产品深加工等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加强文冠果科研机构和推广服务机构建设,为文冠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培育和引进信誉度高、技术力量强、资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开展文官果抚育管护、高产改造、科技实验、下游产品研发经营等工作。同时,加快培育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抓好示范引领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文冠果立体种植和综合开发,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文冠果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户经营管理水平,助推文冠果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