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坚持“三个优先”全力助推教育发展
发表时间:2019-11-22 09:52:59 来源:同心县政府办公室 阅读量:
【字体:

近年来,同心县委、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坚持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供给、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是优先规划。制定出台了《同心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方案》,按照“初中学校相对集中、小学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撤并生态移民迁出区学校10所,新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同心八小、预旺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同心九小已投入使用,规划建设同心十小,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基本均衡的城乡教育格局。

二是优先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心县6年投入教育经费52.4亿元,是1953年到2012年60年教育经费投入29亿元的1.8倍。投资30多亿元建成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实现了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2015年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坚持不要大开发,让利大教育,落实教育项目建设用地1001.78亩,其中乡村173.78亩、城镇828亩,按照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挂牌出让价格计算,仅土地这一块就让给教育近11亿元。按宽口径计算,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心县投在教育上的经费超过了80亿元。

三是优先供给。在高标准建设教育园区的基础上,新建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3所高中、10所初中、109所小学、33所教学点,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73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到159所。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79所,改造学生运动场55个,配备各类教育教学设备137万件(套),建设录播教室27个,配备班级多媒体设备1801套,建成区级数字化校园2所,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资源班班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投资580万元在全县建立72个在线课堂教室,采取“一托三”形式由县城优质学校带动贫困村学校,实现城乡同上一堂课、课堂实时传送、师生在线互动,帮助贫困村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