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在迪拜召开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宣布,银川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项荣誉,为"丝路明珠银川"新添了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中国政府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2017年初,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国大会首次提出国际湿地城市,同年7月正式启动遴选工作,在向中国《湿地公约》履约办递交申请的15个兄弟城市中,最终银川、海口等6个城市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提名,并向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提交了申报材料。今年8月,经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54次会议审议通过,银川市正式成为首批候选“国际湿地城市”。
近年来,银川市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方略,把湿地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着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西北水乡”,擦亮“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品牌。同时,不断加大湿地保护管理投入,自2009年以来已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约34.5亿元,将湿地管理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区、市两级拨付经费350万元左右。近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吃紧的严峻形势,银川市始终坚持在湿地保护上寸土不让,在经费保障上只增不减,目前,银川市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国土总面积180218公顷,湿地面积19188.77公顷,其中:河流湿地7874.67公顷,湖泊湿地3183.31公顷,沼泽湿地1905.28公顷,人工湿地6225.51公顷,市区湿地率达到10.65%,湿地保护率达到78.5%,满足《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暂行办法》中城市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的申报条件。目前,银川市拥有6处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湖泊近200个,成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银川将同各城市以及各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动国际湿地公约实施,动员更多的城市加入到保护“地球之肾”的行列中来,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市县区网站
各省区市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