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十四五”规划 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圈建设
首页 > 政务信息 > 宁夏要闻
简政放权 新风扑面

发布时间: 2014-01-13 08:33:50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新一届政府施政元年。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自治区政府工作规则,狠刹“四风”,管住“舌尖上、车轮下的腐败”……2013年,自治区政府通过一系列效能建设的“组合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向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宣战。

  站在2014年的卷首,回望新一届政府施政元年的工作,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样一个词:新风扑面。

  行政审批事项“砍掉一半”,打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投资发展环境

  2013年10月,一份《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区上下掀起波澜。

  按照《意见》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4年底之前,宁夏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缩减50%,审批事项减少50%。

  实践证明,哪里政府管理规范、办事效率高、政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发展。宁夏努力通过简政放权,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投资发展环境。

  自治区主席刘慧指出,能取消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坚决下放,能转移的要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社会微观事务的干预,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社会的创造活力。

  经过前期调研,我区首先找到影响审批效率的“病因”:审批的各种前置条件过多、过滥,这当中绝大部分是中介服务等审批前置环节,且中介服务无统一管理、无操作标准、无办理时限;审批环节多、层级多,有的大审批套小审批、交叉重复审批,导致审批流程繁杂,审批效率低下。

  围绕“让群众满意、投资者满意”,宁夏下决心对部门的审批项目和中介机构的前置服务实行“全流程再造”,对现有企业投资前置审批条件一律“清零”,确需保留的,重新申报,针对一些中介机构“拖慢”政府效能的问题,实行限时办理和服务承诺,建立考核机制,不达标者将被列入“黑名单”逐出市场。

  这场“自我削权”的改革之所以如此坚决,就是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自治区政府经过9次清理,共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1297项,占原有总数的72%,目前执行的行政审批事项721项。截至2013年12月底,经过第十次大刀阔斧的清理,宁夏的行政审批事项又被砍掉328项,今年,审批事项还将继续减少。

  审批事项在精简、审批时间在缩减、中介服务在规范、服务意识在增强……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企业,都感觉到政府部门办事,越来越便捷、舒心。

  最近,宁夏演艺公司的一位演员要到香港演出,订好的第二天一早的飞机,头一天整理行李发现签证已经过期。她赶到自治区政务大厅咨询。公安厅窗口为她亮起绿灯,前台后台审批通道一路畅行,当天下午6点下班之前,这位女士顺利拿到了签证。正常两周才能办好的签证如此快捷,秘诀是什么?自治区公安厅窗口工作人员梁榕笑着回答说:“转变作风,特事特办。”

  精简压缩,大幅减少、取消举办……“瘦身”成为2013年宁夏的“年度热词”

  2013年5月10日,自治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提出“五个严”、“四个只减不增”让很多与会者至今记忆犹新——严禁新建办公大楼、严守公务接待纪律、严管公务用车标准、严控人员编制、严格公务出访活动,公费接待只减不增、公费出国只减不增、公费购车只减不增、会议经费只减不增。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说,五个“严”字如同“五条红线”,为今年的公务活动定了调。会议还提出,要事事俭朴、处处节约,学会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把所花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2013年春天,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在下乡调研、精简机构、文件审批、会议召开等方面立下“铁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政府的各项工作有了参照的“标尺”。

  新一轮效能建设的“第一把火”先从自身开始,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对政府议事机构进行了梳理汇总,对2008-2012年成立的议事机构进行精简和压缩,将原有的272个各类委员会、指挥部、领导小组撤销120个,98个合并为25个,保留54个。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2013年以自治区名义举办的节会少了许多。原来的19个自治区主办节会“砍掉了”一多半儿,经过整合精简只保留了2个。2014年起,文博会、园博会统一并入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慈善博览会取消,不再以自治区名义举办。同时,严控大型活动经费,2013年的园博会、中阿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取消了文艺晚会和大型宴会,香港经贸文化周变过去的搭台唱戏为借台唱戏,参会人员和经费比上届分别下降70%和60%。

  针对会议多、文件多、各项评比检查多“老三多”问题,自治区政府对自身文件、各类简报进行大幅压缩,每个区直部门、市县只保留一份简报,同比减少50%;修订完善了自治区政府会议制度,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区性大会实行“一支笔”审批,各类会议同比减少41.5%;考核评比由39个压缩为21个,表彰活动由128个减少为53个。

  改革的重拳势大力沉,一系列删繁就简的“硬措施”,让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检查考核中摆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更多时间为民办事。2013年自治区政府班子完善了联系点制度,领导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到困难矛盾多、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调研,调研时,不打招呼,不事先踩点,不搞层层陪同,不封路,不扰民,政府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人均在40天以上。

  “精准、精确、精致”的工作作风带动了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激活了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全区上下普遍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做起,践行勤俭节约之风。

  2013年7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宁夏各地积极响应,自治区领导带头腾退超标办公用房。

  前不久,石嘴山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谢金龙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将办公室从原来的大房间搬到了隔壁的小房间,他说:“办公室面积虽然小了,却大大提升了干部的形象。”

  2013年,自治区政府督查室在原有政务督查和主席批示件办理两大任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建议提案、人大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办理,“主席信箱”来信,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办理等3项工作职责。

  2013年,自治区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专报》26期,其他督查报告6期,刘慧主席批示11次,各位副主席批示25次。自治区政府督查室主任刘长青说:“如此大密度、高频次的批示,对干部作风是一种警示,也体现出政务督查工作力度更大、措施更硬。”

  改变悄然而至,新风扑面而来。

  一年来,自治区政府“精准、精确、精致”的工作作风带动了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激活了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了许多新气象:高速公路口迎来送往的少了,逢年过节送礼的少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病”改了。与之相对的是,下基层办实事的多了,到困难群众家问冷暖的多了,干部下乡调研,就餐一律在机关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