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人民政府
  • |
  • 登录个人中心

老鼠沟华丽变身示范村
发表时间:2018-08-29 11:06:00 来源:宁夏新闻网
【字体:
    位于同心县城北7公里处的丁塘镇新华村,原本叫老鼠沟。从1983年开始,王团、张家塬、豫旺等乡镇贫困山区村民,从深山搬迁到这个满是沟壑沙土且蛇鼠出没的地方。35年过去了,来自不同地方的群众同心同德,让沟壑变绿洲,曾经的老鼠沟变成了红砖白墙、绿树成荫、柏油马路四通八达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

  从沙尘漫天到绿树成荫 

  1983年,同心县将有些乡镇的贫困村民移民到县城北部的老鼠沟,也就是如今的新华村。8月27日,回忆起刚迁来时的情景,村支书马占武直皱眉:“那时候,这里寸草不生呀,深沟、沙子、老鼠、蛇,是这个地方的特点。一到刮风天气,白天迷得人睁不开眼,要是刮一夜,早晨出门要先从窗子翻出去,然后把门前的沙土刨开,门才能推开。”

  自然条件如此,人们的生产生活就更困难了。

  在当地,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种了一袋子,拔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说的就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庄稼收成少得可怜。虽然条件恶劣,但人是活的,只有改变现状,才有发展前途。1985年,村民在时任老支书的带领下开始种植树木,村里的颜色终于有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村镇干部经过考察,认为既然庄稼种不活,那就种经果林。在扬黄灌溉工程的浸润下,这一种,不仅挡住了风沙、锁住了水分、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让老百姓的口袋里有了钱。

  如今的新华村,红砖瓦房一排连着一排,绿树一棵紧挨一棵,柏油马路连着家家户户,村民出门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及党的好政策。

  村规民约改变旧传统 

  恶劣的自然环境曾造成新华村贫困,后来因为动辄十几万元的高额彩礼让不少家庭贫上加贫,甚至脱贫又返贫。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高额彩礼在同心县已经吃不开了,在新华村更是寸步难行。

  2017年年初,同心县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新华村村委会组织改选红白理事会。在村委会的推进下,深受人情消费之苦的村民经过讨论,表决通过了新的村规民约,对村内事务和婚丧事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村规,新华村村民结婚,彩礼不得超过5万元,贺礼控制在200元以内,请客不超过10桌,婚车不超过8辆。村规还明确,操办白事只邀请本村村民和亲朋好友,不得摆席请客。孩子满月、店面开张、老人寿诞、新居落成等,坚决不办宴席。村规民约贴到了村里的墙头,又有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严格监督,村民开始理直气壮地拒绝陋习。

  马占武的儿子在新疆打工几年,认识了一个当地姑娘,两人准备结婚。按照当地旧习俗,娶儿媳妇一般彩礼在18万元左右,而马占武只掏了3万元。由于女方家是新疆人,女儿远嫁总要打听好男方家的条件及人情世故。为此,女方家不远千里从新疆赶到同心县。“一开始,准亲家住到了县城宾馆,就因为彩礼问题,村上红白理事会先后4次到宾馆进行商量,最终女方家答应只要3万元彩礼。”马占武说,“没想到彩礼低了,两家人在一起又住了四五天,和和美美,等小两口结婚后,又到海南三亚旅游了一趟。”而这种结婚方式也是该村首例。

  11户低保家庭主动退保 

  新华村465户2486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9820元,而在这之前,人均纯收入不过3000元。

  提起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村民马自红说:“穷了大半辈子,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奔头了,谁知道这老了还来了个大翻身。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也会成为致富先锋。”马自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重度残疾,自己身体也不太好,老两口靠着几亩地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通过建档立卡户优惠政策,他贷款买了7头牛、30多只羊,搞起了养殖。

  日子好过了,村民的思想觉悟也高了。新华村本有44户建档立卡户,从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就有11户主动退了低保。村民金秀英做了四五年低保户,今年7月主动退保,她说:“依靠党和国家的政策,家里养羊养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娃上学的学费我们也能自己负担。我退出低保,好让比我条件差的街坊邻居享受国家政策。”(记者 黄 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