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 编号: | 第244号 | 类别: | |
---|---|---|---|---|---|
主 办: | 卫生健康委 |
协办单位: | 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 类别:社会建设类 | ||
案 由: | 关于推进我区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提案 | ||||
正 文: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规模日益加大,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医养结合”这种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正逐步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医养结合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与全国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老年人日益突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存在壁垒。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现象比较突出,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由卫生健康部门监督和管理,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由民政部门主管,各部门对医养结合工作的定位、目标、思路不一致,彼此缺乏有效的横向衔接和整体合力,影响和制约了医养结合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以银川市为例,全市43家养老机构共有床位1015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841张,而入住老年人仅2481人,入住率不到25%。主要原因有,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大多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全社会近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部分有就医需求的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得到有效分流(全社会近7%老人选择社区养老)。二是养老机构收费较高,最低收费在人均每月3000元以上,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讲负担较重。三是不同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区别明显,社会认可度参差不齐,失能半失能及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需求无法得到很好满足。 (三)专业化人才欠缺。一是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医护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大多数从业者为“4050”人员,只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二是医养机构从业人员普遍专业度不高,缺乏关于老年人生理特征、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心理保健等服务。三是专业人才的发展环境、培养规划、福利保障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由于职称评定及晋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专业医生大多不愿意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也制约了医养机构的发展。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医养制度机制。一是深化养老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优化流程和环境,涉及同层级审批登记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二是建立由政府主导,卫健、民政、医保、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明确的长效统筹联动机制,厘清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打通养老、卫生、医保的政策壁垒,使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三是制定出台医养签约服务规范,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 (二)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一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医疗卫生、康复训练、健康指导等全方位精准优质服务。二是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允许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三是探索建立运行智慧型医养服务平台,推广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促进物联网技术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依托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卫生学校等区内医学类院校,增设老年护理学相关专业和课程,定向培养老年医学、照护、康复、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通过增加在校生补贴、给予学费减免、推荐就业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生源。二是加大护理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逐步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专业人才培训机制。三是探索符合医养结合职业特点的薪酬保障,通过岗位津贴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吸引更多从业人员投身为老服务事业。 |
||||
办理情况: |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区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政策创制,健全各类政策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老龄化“十四五”规划》(宁卫发〔2022〕36号)、《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卫发〔2020〕34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卫发〔2022〕110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宁卫规发〔2019〕4号)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了医养结合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全面优化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环境,推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先后安排专项补助资金4700万元,支持3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现县(区)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探索“医护康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覆盖;医科大学总医院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自治区人民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宁夏分中心,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占比达93.7%,三级中医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的占比达100%,并普遍为老年人建立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就医绿色通道;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中卫市先后申报国家第二批、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市;深化医疗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签约合作,医养签约326对;会同民政厅支持建设医养结合机构35家,护理型床位达13031张;强化老年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535161多人,为496872老年人提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8.69%,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针对“进一步完善医养制度机制”建议 (一)促进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会同民政厅指导各地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机构“放管服”改革,优化落实好属地“一个窗口”办理流程环境,支持引导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二)建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以自治区省级领导牵头,民政、卫生健康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19个相关厅局部门及五市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医养结合服务包抓机制,协调解决医养结合服务跨部门、跨系统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深化医养结合签约合作。联合民政厅开展调研,找准签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细化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约服务规范,明确签约服务双方责任、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保障等事项,开展签约服务培训和学习交流,推动养老机构与辖区医疗机构应签尽签及签约服务多种形式落实落地。 二、针对“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建议 (一)着力推动康养基地建设。会同民政、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五个地级市依托现有机构,打造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休闲旅居、职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基地。深入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养生等康养服务发展,落实“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专项行动”,支持建设银川市隆光金萃芳庭康养中心等5个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 (二)增加医养基础设施供给。制定《全区推进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实施方案》,持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项目,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和养老床位,建设老年人养护院(楼)22个,完成家庭养老床位改造1400张,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1772张,实现占比45%的年度目标,满足老年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和医疗照护需求。 (三)加快智慧型医养服务平台运行。立足打破老年人“信息鸿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探索推广“一街一镇一企”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项目。指导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建设运营市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试点建设多个智慧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加快“数字民政”、“医养结合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项目建设,构建全区医养服务数据资源“一张图”,推动宁夏医养健康养老服务向高效、便捷、精准发展。 三、针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协同教育厅支持宁夏医科大学及区内职业院校申请增设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康养护理学和中医康复医学本科专业,探索建立补贴、就业等优惠政策,加大老年医学、照护、心理等相关专业人才招生和培养力度,增加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供给。 (二)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第二届全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对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框架协议,开启校企协同高起点引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政策研究等创新模式。 (三)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全区养老护理员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与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等合作,持续开展老年医学紧缺人才和养老机构管理人才安全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并参加全区、全国养老护理技能大赛,提升医务人员和养老护理员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区医养结合服务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2024年8月 |
||||
附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