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编号: 第213号 类别: 经济建设类
主 办: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
协办单位: 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商务厅
案 由: 关于加快我区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的提案
正 文: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改革开放热土,提升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影响力,推进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以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带动宁夏开放发展。但我区葡萄酒产业在开放发展方面仍存在四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对标欧美主产区,葡萄酒生产存在较大差距。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葡萄酒主产区中的后起之秀,与欧美等葡萄酒主产区相比,葡萄酒产业从葡萄苗育种、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葡萄酒衍生品开发等环节的科技研发与设备制造方面均较为滞后。同时我区葡萄酒产业分工不细、效率不高,相关部门在评定酒庄时要求酒庄必须配备完整的生产链,但类似灌装机这样利用期短、闲置期长的设备,如果每个酒庄都安装则易导致资金使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在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产品等级评定体系等方面建设较为滞后,导致葡萄酒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价格战恶性竞争现象。

二是着眼新发展格局,葡萄酒营销面临多重压力。由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葡萄酒在传统工艺、品质保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美国、智利等国家的葡萄酒以产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营销集中化见长,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中进口葡萄酒比重较大。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葡萄酒营销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弱,酒庄企业营销体系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类似澳大利亚葡萄酒营销委员会统一营销的模式。同样在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营销能力不强,消费者认可度不高,陷入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销售困境,2021年,全区葡萄酒产量占国内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但销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

三是立足国际大视野,葡萄酒人才短缺成为困扰。我区葡萄酒产业还处在“走出去”的“刚出门阶段”,区内高校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缺乏“走出去”培养规划,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对国际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生产、葡萄酒营销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难以通过国际对比找到宁夏葡萄酒的风土特色,塑造宁夏葡萄酒的独特品质,限制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虽然目前区内已有部分酒庄引进国外的葡萄酒专业人才,但与酒庄国际化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我区葡萄酒业内人士对国际葡萄酒市场了解不足,西方对华的贸易壁垒减少了交流互动的机会,酒庄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国际葡萄酒市场最新的技术、讯息与动态,企业只能“低头拉车”,不能“抬头看路”。

四是面对融合大趋势,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我区已设计了多条融酒庄与贺兰山东麓旅游景点于一体的旅游路线,但是相比法国波尔多等产区,我区酒庄与景点之间的道路、指示牌、酒庄周边高品质的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都比较欠缺,更缺乏国际标准的接待能力。作为在世界葡萄酒业界已崭露头角的产区,我区尚未借助葡萄酒知名度面向世界葡萄酒爱好者、世界游客全方位、多语种线上线下宣传“美丽宁夏、塞上江南”,尚未提升面向世界葡萄酒爱好者和游客的服务接待能力。我区葡萄酒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中,缺少对中国形象、中国元素、中国故事的充分展现,如一些酒庄建设盲目模仿欧洲建筑风格,一些酒标设计盲目模仿欧洲酒标,缺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为此建议:

一是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生产模式。建立葡萄酒技术引进平台,利用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措施鼓励引进葡萄育种、节水灌溉、葡萄藤叶籽皮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生产设备,提高葡萄酒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与机械化水平。参考法国等国家完备的葡萄酒管理体系,围绕葡萄酒品质检测、感官评价、质量追溯,综合运用化学检测、智慧化酿造、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建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级评定体系,正向激励酒庄企业不断提高葡萄酒生产水平。制定合理的认定及评级办法,修订不利于酒庄企业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资金使用率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产业配套企业进入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健全产业链,进一步细分生产环节,不断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二是建立全方位开放型营销体系。借助“一带一路”促进外贸,用好“宁夏—欧洲(布达佩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扩大综合保税区和海关优势,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法律法规等方面动态信息。对葡萄酒出口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报检、优先办理检验检疫业务,优先签发证单,简化通关流程,加快验放速度,提升我区葡萄酒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办好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充分利用外事资源,通过外交、外事平台向外推介宣传宁夏优质葡萄酒,并利用国际友城平台,组织宁夏葡萄酒企业代表团访问友城葡萄酒产区,建立合作酒庄或葡萄酒展厅。集中在央视投放产区域品牌广告,广告植入热门影视、综艺、手机应用,塑造区域特有葡萄酒品牌形象。

三是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与葡萄酒产业先进国家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提升本土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引导本土人才将国际领先的葡萄酒技术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风土特点结合,酿造出具有国际品质、中国风土气息的葡萄酒。动态制定《葡萄酒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职位)需求目录》,绘制“全球葡萄酒产业人才分布地图”,面向全球构建引才引智机制,对葡萄酒种、产、研、销等环节的人才进行综合分析、精确追踪、靶向突破,采取以才引才、平台引才、柔性引才等措施,通过合作项目建设、合作技术开发等方式“引进来”。积极搭建线上线下高端国际交流平台,保持国际葡萄酒界的常态化交流互动。

四是促进开放式融合化发展。结合葡萄酒文化旅游带建设,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完善酒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交通设施、酒庄基础设施、中英文道路标识、高品质的餐饮住宿等,便于国际游客参观旅游。出版中英文、中法文等多语种的贺兰山东麓酒旅融合旅游手册,全方位提升开放服务水平。加大外媒宣传推介,面向世界展现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风光和葡萄酒品质,展现宁夏的黄河文明、大漠风光。利用类似于“葡萄美酒夜光杯”等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文化葡萄酒元素,在文旅酒融合中充分挖掘中国元素、塑造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鼓励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酒庄建筑,推动我区葡萄酒以中国特色形象在世界葡萄酒舞台上大放异彩,让“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办理情况:

民革宁夏区委会:

感谢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关于加快我区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生产模式

(一)集中打造三个高地,构建葡萄酒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对标对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按照“一中心、两机制”模式,同时借鉴东部地区各类技术创新中心的成果经验建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通过打造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三个高地,为产区内酒庄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成果转移转化的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区整体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目前,创新中心依托科技厅基础条件建设项目资金采购的部分实验仪器设备已到位,参与的“葡萄酒陈酿期间橡木桶替代材料装备研制”揭榜挂帅项目、“宁夏葡萄酒产区布局区域化”成果转化项目已按计划进度开展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二)强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增强高标准生产优势。一是在育种方面,以酿酒葡萄种苗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为契机,搭建葡萄种苗综合性检测平台,完善产区苗木抽检制度,加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鉴定、病毒检测能力,保障葡萄酒产业种质资源安全。从中科院植物所等地引进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资源100余份,依托葡萄酒领域首席科学家段长青,将国家酿酒葡萄产业体系团队培育的13个酿酒葡萄杂交新品种首次引入宁夏。二是在资源化利用方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开展“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形成葡萄酒产业生态安全种植和废弃枝条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恒生西夏王酒业公司葡萄及葡萄籽深加工项目已于6月正式投产,将年生产葡萄籽原花青素45吨,葡萄籽油300吨,产值5000万元。三是在种植酿造方面,顺利实施“葡萄酒陈酿期间橡木桶替代材料装备研制”揭榜挂帅项目,通过研发替代橡木桶陈酿的材料和装备以及与之配套的陈酿工艺,降低产业生产成本,凸显产区典型风格。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开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本土酵母产业化推广”“宁夏葡萄酒产区布局区域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等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产区葡萄酒产品风格和特色,维护产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功能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加强专业机构沟通合作,建立检验检测评价体系。联合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开展宁夏葡萄酒监测评价体系研究,实施宁夏葡萄酒品质监测评价及分等分级工作,为开展宁夏葡萄酒监测评价体系构建、挖掘宁夏葡萄酒品质、提升品牌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开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际标准指标评价与国内外检测方法对比工作,在国内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对部分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进行比对,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质评价体系建设、等级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和葡萄酒质量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二、加强推介宣传,建设全方位开放营销体系

(一)简化通关流程,推动葡萄酒产品出口借助海关优势建立跨区域全方位通关合作机制,研究制定《银川海关支持自治区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工作要点》,签发葡萄酒输欧盟VI-1证书。推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实现“一次受理、一次备案、一次发证”。截至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主产区39家酒庄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葡萄酒产品相继成功打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丹麦、西班牙等高端市场。2023年1-5月,宁夏出口葡萄酒货值274.7万元,出口量32万升,同比分别增长36%和23%。

(二)办好葡萄酒博览会,提升产区知名度成功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大会6月9日至10日在银川成功举办。42个全球葡萄酒主要产区国家和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及相关组织派代表团参会,摩尔多瓦副总理鲍里亚和7国部长级嘉宾、29国驻华使节出席大会并致辞,18个国家和地区75家世界知名酒庄、龙头酒企、权威酒咖参会参展。大会发布“贺兰山倡议”,共签订融资、投资、销售类项目224个,总金额307.2亿元。202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320.22亿元,上升至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8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称号。全国各地1500余名经销商、100余名媒体记者深入酒庄开展营销洽谈考察活动,达成销售合作意向近亿元,大会相关报道全网总浏览量(点击量)约25.79亿人次,中国内媒体报道总浏览量(点击量)24亿人次,境外媒体报道总浏览量(点击量)1.79亿人次。梁言顺书记批示:本届博览会在总结以往两届的基础上富有创新,成效显著,要好好总结经验。

(三)集中投放产区区域品牌广告,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为增强产区品牌影响力,自2022年8月起在CCTV-1《新闻联播》前、《东方时空》、《新闻30分》后、《法治在线》后播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宣传广告,播出时间310天,播出频次660次,播出时长10秒。利用银川河东机场、高铁银川站和西安站站内广告牌、灯箱、电子屏,投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宣传广告,借助区内行政企事业楼堂馆宇、景区、社区、公共交通、道路指示牌、公园广场等载体,加大产区广告宣传力度,实现重点投放、多点开花的宣传效应。同时,外宣类纪录片《天下黄河富宁夏》第二季《贺兰山下》通过中国国际频道播出,宁夏葡萄酒主题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即将与观众见面。

三、依托产区优势,加大葡萄酒产业人才培育力度

(一)加强人才联合培养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专家试验站、合作开展项目等方式联合培养产业紧缺人才。  

(二)加大人才培训力度2023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宁夏葡萄酒产业品牌营销高级研修班等各类葡萄酒产业培训班14次、1411人次,其中区内13次、1277人次;区外1次、142人次,将酿酒葡萄园管理、酿造新技术、接待礼仪、品牌建设和文旅融合等理论课程与现场示范实践课程相结合,提升葡萄酒产业管理、种植、酿造、营销、接待等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加强人才平台建设支持引导宁夏大学、宁夏农垦酒业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实现葡萄酒产业校校、校企协同育人,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等有机结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四)加深国际交流合作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于2023年2月-6月开展中法葡萄酒学院线上课程录制工作,邀请国际品酒大师LAURENT PHILIPPE等法国专家录制法国及欧洲主要产酒国历史沿革、国际主要产区介绍等课程,拓宽宁夏葡萄酒行业专业人才国际视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开展“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参与式”开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种植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葡萄园生态管理水平。

(五)加强产业人才盘点开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人才盘点工作,详细掌握产区葡萄酒产业优势龙头企业情况、人才资源情况、紧缺专业情况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情况,针对性开展葡萄酒产业专场招聘会,努力打造技术能力比较强、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队伍。

四、加强文旅酒融合,推动产业开放发展

(一)做好“葡萄酒+文化”文章电视剧《山海情》全国热映,外宣类纪录片《天下黄河富宁夏》第二季《贺兰山下》通过中国国际频道播出《中国有了列级庄》系列片持续播出,宁夏葡萄酒主题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即将与观众见面;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中国元素、塑造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鼓励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酒庄建筑。    

(二)推进“葡萄酒+旅游”融合以获评“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为契机,加快建设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贺兰金山葡萄酒康养小镇图兰朵等酒旅融合项目,建设全国首个葡萄酒主题高端民宿旅游度假区(贺兰山宿集),打造全区首个葡萄酒文化主题街区,加大产区电子旅游地图的宣传推广,发布10条酒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葡萄酒消费者及市民酒庄休闲旅游打卡目的地。

(三)讲好“葡萄酒+国风”故事组织葡萄酒实业界及学术界专家学者开展以“中国及宁夏葡萄酒历史”为内容的专项研究,通过史料挖掘考证、文献收集整理、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多维度、深层次开展中国及宁夏葡萄酒历史文化理论研究,推广展示宁夏作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的代表成果。

(四)推进“葡萄酒+非遗”传播开展“202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非遗文创展暨对话论坛”活动,其中葡萄酒文创展以“葡萄酒+非遗”为主题,面向全社会组织征集以葡萄酒为主题,以刺绣、剪纸、贺兰砚、皮艺、编织等为创作方式的作品50余件,将长期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展出。同时邀请宁夏葡萄酒行业的研究学者、酒庄代表和非遗传承代表人开展对话交流,推进葡萄酒与非遗文化的深度绑定。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