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编号: 第319号 类别: 经济建设类
主 办: 科技厅
协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案 由: 关于加强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
正 文: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五大战略”之首,2022年我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居全国第8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从34.0%提升到40.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了489家、925家、2178家,分别较2021年增长了37%、65%、38%。但由于我区科技创新起步较晚,受到经济发展、地域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科技创新工作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我区大部分科技创新产业还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特别是“双碳双控”形势严峻,受区位等要素影响,引进高层次高校、科研机构和人才的难度较大,在开展供需对接、创业创新服务、解决共性难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能力还有待建设。

二是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仍然不强。当前我区科技型企业数量少、体量小,不愿创新、不会创新、不敢创新依然是许多企业的真实写照。科创能力较强的企业大都集中在规上企业和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建设科创平台的实力和基础条件,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对科技创新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

三是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企业科技研发平台集中在智能制造等少数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高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品牌很少,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四是科技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科技服务业也发展迅速,但服务机构整体呈现规模较小、结构欠优、竞争能力普遍较弱。大多数服务机构从业者没有参与过制定国际、国内标准或在国际行业组织中任职,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还未形成稳定的服务业务和特色业务,在优质科技服务产品、整体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日常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机制不够成熟,技术交易量少,产学研作用发挥不够。

建议:

一是由点串线构筑创新链。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突出产业链纵向协同、横向耦合发展,分产业制定产业链、东西部合作链。系统梳理企业、产品、技术分布情况,找准优势和强项,对标断点和堵点,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需求导向,落实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聚焦产业技术瓶颈,凝练重大科技榜单,面向全国发布,攻克技术难题。支持我区企业、科研院所等与东部地区科研力量建立合作关系,紧盯产业需求和市场前沿,开展定向研发、联合攻关。

二是由寡到众培育创新体。持续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采取企业家“走出去”与知名教授团队“引进来”等方式举办培训班,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开展科技合作。坚持引培并举,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对标东部同行标杆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引进科技成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科技型企业引育库,持续加强精准辅导和梯次培育,打造科技创新生力军。

三是由散到聚汇集创新力。支持企业合作共建或自建自治区实验室、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集研发、化验、中试生产线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开展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技术装备和技术标准,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系列新产品。以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为契机,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常态化科技合作体系,完善“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长效合作模式,支持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加强开放协同创新,积极与区内外创新主体、社会组织等创办“飞地”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主体。

四是合纵连横转作风。组建全区科技系统项目管理骨干及青年干部成立科技服务包保工作小组,建立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的包保服务企业库,分组分区域摸排企业平台、人才、项目等方面的需求,面向企业宣传科技创新政策,定向推送、上门服务、跟踪辅导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为企业提供“管家式”一站服务。坚持查找问题、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指导培育和一对一精准辅导,常态化召开汇报会谋划项目、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推动获批项目的落地实施。建立常态化需求征集发布机制,面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城市安全等各个领域,试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共破行业发展创新之难。

办理情况:

马玉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长期关注和支持。提案围绕由点串线构筑创新链、由寡到众培育创新体、由散到聚汇集创新力、合纵连横转作风4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为高标准办理政协提案,我厅坚持把办好政协提案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厅主要负责人安排部署、分管负责人牵头、处室专班办理、办公室跟踪督办的工作机制,推动提案办理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与优化业务工作流程紧密融合,建立台账、压实责任,跟踪推进、确保质量。针对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我厅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吸纳了发改、工信等协办单位的意见以及相关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诉求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全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首次突破60%、达到了61.4%,迈入了全国二类创新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6%,位居西北第二位;规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了40.2%,居全国第8位。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由点串线构筑创新链。

一是聚焦产业精准发力。针对“六新”产业实施创新产品研制引导计划,引导企业围绕新型材料、数字信息、装备制造等六新产业研制新产品、新技术超130项,产业化后预计新增产值近200亿元;针对“六特”产业开展重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项葡萄酒酿造与精准栽培、枸杞栽培与功能性产品开发、冷凉蔬菜高值化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等30个重点研发项目,支持资金1亿元以上;针对“六优”产业启动首批研发项目专项,支持企业围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六优产业实施50个科研攻关项目,支持资金5000余万元,旨在通过AI、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产业提档升级。

二是瞄准重点揭榜攻关。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更大科研活动自主权。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树立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导向,强化科技奖励激励引导作用。目前,共发布4批揭榜攻关任务,组织实施揭榜项目近80个,拟拨付资金近1亿元,吸引集聚了一批区外优势创新团队助力解决自治区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有效激发了企业及产业的创新活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近500项。

三是协同联动构建合力。充分发挥企业合作主体作用,引导区内企业、科研院所“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其与东部地区共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飞地”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育成平台和离岸孵化器,正在构建“东部研发+宁夏转化”科技成果落地新机制。目前,已累计支持区内创新主体与东部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超1500项,联合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60个、园区9个,产出了一批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力强、能形成经济增长点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紧盯产业需求,率先在农业领域试点建立部门联合科技专项,并与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创新联动机制,共同凝练项目需求。

(二)由寡到众培育创新体。

一是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通过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课程”与“需求”相结合等方式,重点围绕科技政策解读、企业创新发展、商业模式构建、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前沿等内容,分县市、分区域面向全区企业家开展创新精神培育培训活动。目前累计举办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培训班(含线上)120余场次,培训企业家和中高管人员超过10万人次,规模大、覆盖面广,对培育弘扬宁夏企业家创新精神,提高企业家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先后出台了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我区科技型企业培育梯次从最初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级培育不断调整优化,逐步发展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五级培育,培育体系不断延伸、趋于完善,对我区创新主体培育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截2022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了489家、925家、2178家,分别较上年度增长37%、65%、38%。

三是强化规上企业研发支持。鼓励并支持规上企业对标东部同行业标杆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财政后补助办法》中,单列了对规上工业企业新增研发费用奖补的支持政策,单此一项累计支持近200家规上企业近1.2亿元。针对规上企业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动,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企业重大技术需求,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企业牵头承担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项目投资总额30%、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以2022年为例,支持成果转化项目1.3亿元,产业化后预计新增产值35亿元。

(三)由散到聚汇集创新力。

一是全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支持企业合作共建或自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的自治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一次性给予5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的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加强杰出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对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作用突出、创新成效明显的优先给予科技项目支持;支持企业首次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其建设投入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目前,依托企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达600余家,占总平台数的81.3%,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二是全力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建立了“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先后与北京、山东、江苏等11个省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14所高校院所,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台)的800余家创新主体开展合作,参与各类合作的区外人才超过9200人。2022年,科技部批复宁夏建设首个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了《关于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东西部跨区域协同创新样板。今年,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备案支持暂行办法》,明确了对我区企业在外地建设的独立研发机构和联合研发机构,首次备案后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资金支持。

(四)合纵连横转作风。

一是强化帮扶指导。自治区科技厅印发了《“机关干部基层工作周”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机关干部企业工作周行动。明确科技领域机关干部主动对接园区、企业等,建立“机关+园区+企业”的模式,按照“专业对口、精准对接、靶向合作”,深入园区、企业,摸排企业平台、人才、项目等方面的需求,面向企业宣传科技创新政策。同时,针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编制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百问百答》,聚焦政策宣传、实务操作、问题导向、申报流程等各个环节,每年都会组织青年骨干、财税专家,针对企业的负责人、技术、财务等人员,赴五市及宁东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政策申报的专题培训班。

二是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意见》,面向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代理、科技金融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大力培育和兴办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每年开展自治区科技中介示范机构创建活动,目前已累计认定42家,每两年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对评价为“优秀”的示范构给予2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对促成技术成果交易的科技中介机构,按照不超过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奖补,年度最高100万元;对创建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支持。

三是完善需求征集机制。为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了宁夏技术市场,建立常态化需求征集发布机制,面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城市安全等各个领域,积极促进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目前,已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入库各类科技成果13万项,吸纳全国科研院所1217所,技术专家7136名,服务机构270家,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860余项,累计服务企业5458家次。同时,依托创新挑战赛为载体,通过“揭榜比拼”方式,搭建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端与供给端精准对接平台,已成功举办五届赛事,举行了22场专场对接会,成功签约31项,合同金额达到37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加强我区科技创新工作。

(一)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实现持续提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二)推动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持续提升。注重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我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实现持续提高。

    (三)推动科技创新贡献实现持续提升。推动全区科技型企业数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等重要创新指标稳步增长、逐年提升。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