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编号: 第356号 类别: 经济建设类
主 办: 农业农村厅
协办单位: 水利厅
案 由: 关于着力解决突出瓶颈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正 文:

奶产业是我区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但土地承载、饲草供给、水资源配量、粪污消纳等瓶颈制约了我区奶产业高效高质发展,需引起重视。

一是适宜土地资源受限。每头奶牛占地需90-115㎡,万头牧场需1350-1725亩;饲草土地配置,每头成母牛需2亩,万头牧场(成母牛按5000头核算)需10000亩。规模养殖场选址受土地性质、水资源、环保等限制,适宜土地不足。

二是饲草料供应不足。每头奶牛年需青贮7吨、苜蓿1吨、一年生饲草0.13吨、秸秆0.29吨。综合羊、肉牛养殖需求,受耕地“两非”限制,外调增加,采购半径逾400公里。优质苜蓿自给率76%,一年生禾草自给率25%,年需外购50万吨,结构性缺口大。饲草供需紧张,传导到生鲜奶成本每公斤增加约0.5元。

水资源配套难度大。每头奶牛日用水量约100升,河东规划发展16万头奶牛日用水量约1.6万方。超过配量水价增幅较大,导致饲养成本大幅增加。

养殖粪污处理受限。每头奶牛日产粪污25公斤,年产约9吨,堆肥发酵加工成有机肥约3吨。一头奶牛产生粪污需2亩耕地消纳,万头牧场需2万亩消纳粪污。粪污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未全覆盖。集中堆积发酵遇暴雨会污染水体,腐熟不充分就还田会污染农田和引发土壤盐渍化。养殖行业畜禽排放标准与环保标准不一致,粪污消纳压力大。

奶牛牛源不足。自繁自育水平低,淘汰率高,依靠外购维持。胎间距过长,平均胎间距在420天以上;使用年限过短,平均胎次仅为2.4胎;淘汰率偏高,成母牛年淘汰率在25%以上。牛源紧张,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等限制奶牛出口,周边省市不断扩群增量,价格持续上涨,引调难,补栏慢。

专业人才紧缺。因位置偏、条件差,年轻人不愿来牧场工作,营养调控、兽医防疫、良种繁育、智能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科技赋能不足。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奶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奶牛属生物性资产抵押无法实时监测,银行贷款额度受限,手续繁杂。有些养殖户只能选择伊利、蒙牛等奶企融资,融资成本较高。

建议:

一是统筹保障发展用地。规划奶产业发展,需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需兼顾粮食安全及经济作物、肉牛、羊等养殖业,需遵循“以地定畜、以种定养”。考虑比较优势,不宜再扩大养殖量和养殖区域。对原有养殖单元,也要淘汰弱小低效,“腾笼换鸟”。

二是多措并举保障饲草供给。由传统粮食安全观向大食物安全观转变,扩大青贮玉米、优质苜蓿、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给予饲草种植补贴。引导养殖场、饲草企业通过流转、订单、托管等方式扩大种植。探索与饲草龙头企业共建生产基地。开展巨菌草、燕麦草、藜麦草等种植和配方试验。

三是加大水资源配套额度。推广种养结合、清洁回用、污水肥料化、粪污能源化资源化。引进粪污治理第三方机构,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对园区粪污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推进“一块田”改革,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推动种养一体化、机械化作业和粪污就近还田消纳。统一养殖行业畜禽排放有机肥标准与环保标准,为有机肥还田打通政策障碍。

四是加强良种繁育。推进奶牛繁育项目,加大优质奶牛胚胎生产及移植示范推广,积极创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加快良种繁育、生产性能测定等配套技术推广,提高良种繁育水平。

五是增强人才技术保障。加强培育和引进奶产业高层次专业人才。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等项目,定向培养本土管理员、操作员、维修师、挤奶工等人才。引导政策、资金、人才投向科技创新,提高智能化、自动化、融合化管理水平,推动奶产业数字化。

六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争取银行信贷规模倾斜和差别化政策支持,鼓励开发奶牛活体抵押贷后监控系统。推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围绕饲草、养殖、繁育等环节资金需求,加大产业链整体联动信贷投放力度。落实财政扶持政策,通过产业基金、担保、贴息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办理情况:
蒋新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解决突出瓶颈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土地、水资源等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在统筹产业发展与资源承载方面,我厅在制定奶产业发展规划时,综合考虑了资源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每头奶牛占地90平方米测算,2025年奶业主产区资源环境可承载100万头奶牛饲养规模。今年,自治区牛奶产业包抓机制印发了《加强“三大体系”建设 推进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以后,稳定奶牛存栏在100万头,围绕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科技化赋能等方面提升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全区奶产业养殖效益。在强化水资源配套方面,水利厅制定《宁夏“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将奶产业用水指标配置到各县(区),优先保障产业用水需求;实施畜禽养殖业用水权确权,搭建用水权交易平台,有效解决养殖用水指标紧缺问题;加快实施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清水河流域等水源工程,持续推进青铜峡、固海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保障奶产业用水需求。

二、关于饲料供应不足、粪污处理受限的问题

在饲草供给能力提升方面,近三年来,我厅争取了国家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等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引导规模奶牛场加快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2022年,全区饲草种植面积575万亩,饲草产量1134万吨。其中,种植青贮玉米267万亩,全珠玉米青贮量1014万吨,自给率达到95%。苜蓿留床面积217万亩、一年生禾草种植面积91万亩,干草产量120万吨。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2016年以来,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3.79亿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7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县2个,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4家,全区注册有机肥生产企业87家,年可收集处理粪污630万吨。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应用精准饲喂、清洁养殖等绿色健康养殖技术30余项,建立粪水黑膜发酵、粪污燃料化利用等示范点10个,提升粪污综合利用能力。

三、关于牛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我厅坚持自主培育与良种推广相结合,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推进奶牛种质创新,提高种源自给率。依托优质高产奶牛选育、奶产业提质升级等项目,建成自治区级以上核心育种场14个,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场14个,组建核心奶牛群5000头,单产达到15.2吨,自主培育优秀后备种公牛94头,其中“宁京1号”种公牛基因检测育种值达到3977,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累计推广优质性控冻精65.42万支、性控胚胎2.4万枚,扩繁优质奶牛43万头。建成奶牛体外胚胎(OPU)生产示范中心4个,累计生产移植胚胎11127枚,初步实现了优质高产奶牛体外胚胎工厂化生产,为优质种源由引种为主向自主繁育转变奠定基础。

四、关于人才、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优化人才保障方面,我区深化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建宁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奶业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动物科技小院,每年为奶产业培养本科、研究生近200余名。我厅联合自治区党委人才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启动实施12个重点人才工程项目,依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平台,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技术转化等服务,大力支持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强化金融支持方面,今年7月,由自治区政府牵头,召开了金融支持牛奶产业稳定发展座谈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推广“活体贷”“青贮贷”等业务。目前,黄河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全区奶牛养殖贷款余额154亿元。伊利、蒙牛为养殖场提供贷款余额30.31亿元,分别出台支持宁夏奶产业发展措施,并计划追加青贮资金3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牧场融资难问题。

下一步,我厅将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持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提升饲草料供给能力、强化金融支持、优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牛奶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