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十一届五次会议 编号: 第277号 类别: 经济建设类
主 办: 农业农村厅
协办单位: 生态环境厅
案 由: 关于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正 文:

奶产业是自治区确定的九个重点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自治区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要求,紧扣“打造千亿级奶产业”和“高端奶之乡”目标任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产业集中度,奶产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范。虽然奶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较大的发展优势,但对标自治区确定的奶产业千亿元产值目标和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自繁自育效率不高。受困于奶牛核心种源自主培育和良种快速扩繁技术短板,从国外进口高产奶牛成为各牧场补栏扩能的主要方式,大部分牧场自繁自育所需的优质性控冻精等也依赖进口,随着全国各鲜奶主产区采购需求增加,国外高产奶牛供不应求,价格持续攀高,拉高了补栏成本。

二是饲草料供需矛盾较大。随着全区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饲草料配套严重不足,制约了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受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影响,饲草种植空间受限,人粮争地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粪污处理压力较大。据统计,一头奶牛一年产生16.4方粪污,由于耕地面积有限,粪污还田压力较大。现有粪污处理社会化组织较少,加工处理能力较弱,部分牧场环保设施投入不足,后期将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

四是高端乳制品研发生产不够。全区乳制品结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奶酪、乳清粉、黄油等高附加值的干乳制品研发生产不够。本土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个别企业还处于季节性生产或停产状态。

为此建议:

一是全面提升良种繁育和标准化养殖水平。支持优质奶牛性控冻精(胚胎)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力推广奶牛品种改良、高效繁殖、精准饲喂、性控冻精和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提高奶牛单产量。科学合理应用奶牛高效繁殖技术,缩短繁殖间隔,提高繁殖效率,增强自主繁育能力,从根本上破解牛源不足问题,降低补栏成本。积极开展规模牧场标准化示范创建,鼓励规模牧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改造升级圈舍设施,完善机械设备,提升集约化、自动化、现代化养殖水平。同时,推广应用牧场信息化管理软件、物联网系统、全混合日粮(TMR)全程监控饲喂系统、生鲜乳质量检测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和“大数据”管理,加快发展数字化智慧牧场。

二是全力推动种养一体化发展。采用“山川联动、以山济川”的方式,在引黄灌区全面推广“冬麦+青贮玉米”等一年两茬高产高效复种模式,在中部干旱带加快建设和改造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型的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基地,推广苜蓿配套生产技术,提高苜蓿产量和质量,实现草畜平衡。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鼓励牧场利用自有土地、流转土地或订单生产等方式,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饲草料生产及粪肥资源化利用基地,促进种养业布局协调、规模匹配。同时培育发展专业化饲草料收贮企业和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饲草料生产社会全区化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牧场配套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采取堆肥还田、有机肥加工、生产沼气、生物质燃料等模式提高奶牛粪便综合利用率。鼓励支持牧场采用干清粪工艺、废水拉运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废水产生量。实行雨污分流,利用收集暂存雨水用于奶厅冲洗或绿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支持第三方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有机肥厂,通过市场运作模式,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四是做大做优做强乳制品加工业。建议自治区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伊利乳业、蒙牛乳业等企业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加大高端乳制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奶酪、奶油、黄油、酸乳、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附加值乳制品,推动乳制品进一步向高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要加大对本土乳制品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力促本土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围绕产业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要加大以商招商力度,支持帮助吴忠重点引进一批利乐包装、饲草加工、牛乳擦拭纸等行业领军企业,扶持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办理情况:

王天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奶产业是自治区确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我们按照“聚焦、强链、增值、整合”的思路,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加快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区奶牛存栏70.2万头,居全国第6位;生鲜乳总产量280.5万吨,居全国第5位;人均牛奶占有量389公斤,居全国第1位;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10亿元。今年,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牛奶产业确定为“六特”产业之一,提出到2027年,奶牛存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生鲜乳总产量58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实现1100亿元。

一、关于自繁自育效率不高的问题

我厅始终坚持自主培育与引进筛选相结合,推进“引、育、繁、推”一体化。2013年启动实施了自治区优质高产奶牛选育项目,建设开放式选育群31个,制定个体选配方案,选育核心群奶牛1.71万头,305天产奶量达到11.2吨。自主培育优秀后备种公牛6头,其中“宁京1号”种公牛基因检测育种值(GTPI)达到2822,国内排名第一,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奶牛良种繁育示范场14个,组建核心奶牛群5000头,单产达到14.1吨。实施奶牛性控冻精和胚胎补贴项目,引进推广优质奶牛性控冻精(胚胎)23万支以上,在利通区、农垦集团、灵武市、海原县建设4个奶牛体外胚胎(OPU)生产示范中心,有效提高了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扩繁能力,为实现由单一引种向自主繁育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二、关于饲草料供需矛盾较大的问题

按照“粮饲兼顾、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奶牛养殖和饲草种植衔接配套,积极争取国家“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等重大专项资金2.1亿元,奶业主产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61万亩、优质高产苜蓿留床面积36.3万亩,收贮青贮玉米543.4万吨、优质高产苜蓿32.5万吨;示范推广“小黑麦+青贮玉米”“春小麦+燕麦草”等一年两茬饲草作物10万亩,增产优质一年生禾草6万吨,优质饲草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争取国家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支持种、收、贮一体化饲草料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更新设施、设备,服务奶牛规模养殖场,提高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生产比例。

三、关于粪污处理压力较大的问题

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规模养殖场及第三方处理机构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有机肥替代减量化肥、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治理等。今年以来,安排资金1970万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支持利通区、同心县、沙坡头区等奶牛养殖主县(区)开展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新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设施,引进应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还田利用”模式,通过种养结合、企农联结的方式,推动粪肥低成本还田利用;安排994万元资金,在西吉县、平罗县等7个种养殖大县开展畜禽粪污堆肥施用技术示范;支持建设病死畜禽(奶牛)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车辆清洗消毒中心3个,形成辐射周边、点面结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四、关于高端乳制品研发生产不够的问题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和跟进服务,加快提升乳制品精深加工能力。深化乳企在宁合作力度,与内蒙古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目标,规划建设伊利奶制品精深加工基地、蒙牛(灵武)4500吨高端乳制品加工园区;规划设计光明(中卫)婴幼儿配方奶粉日产2000吨项目和新希望夏进乳业启动五年倍增计划,新增高端奶自动化生产线3条,激发区内乳品加工研发后劲。进一步改善本地乳企精深加工能力,宁夏亿美1000吨稀奶油、燕麦奶精深加工三期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塞尚乳业300吨厚乳、稀奶油等特色乳制品加工提升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提升我区乳制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紧盯牛奶产业目标任务,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重点项目,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牛奶产业“量和质”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良种繁育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种业发展,坚持自主培育与引进筛选相结合,推进“引、育、繁、推”一体化,支持规模养殖场引进优质性控冻精、胚胎,加快核心种子母牛群和优秀后备种公牛培育,快速扩大高产奶牛群体。推广使用优质性控冻精(胚胎)20万支以上,加速4个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技术中心建设,加大优质奶牛胚胎生产及移植示范推广。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有牧场扩规升级、扩群增量,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以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平罗县红崖子、沙坡头区常乐、孙家滩鸽堂沟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支持规模养殖场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强物联网、全程饲喂监控、大数据管理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2个奶牛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5G智慧示范牧场建设,完成4.5万头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健全完善质量安全、营养调控等标准体系,加大养殖生产投入品监管,切实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全力推动种养一体化发展。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高标准打造银川市、吴忠市奶产业发展核心区,巩固提升石嘴山市、中卫市发展区,做优做强“一体两翼”主阵地,着力打造沿黄奶产业优势区。推进饲草种植与奶牛养殖配套衔接,优化调整奶产业集聚区种植结构,奶产业主产区种植青贮玉米、优质苜蓿150万亩。推广“春小麦+燕麦草”“黑麦草+青贮玉米”等一年两茬高效复种模式10万亩,提升优质饲草生产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大型养殖基地、新建规模养殖场、集中养殖区粪污收集处理中心为重点,支持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提高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和资源化利用率。推广全量收集利用畜禽粪污、全量机械化施用等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加强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精准饲养和粪便肥料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应用指导,鼓励畜禽粪污全部还田利用,实现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保持100%,资源化利用率到达90%以上。

四是做大做优做强乳制品加工业。着力引进一批乳制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紧抓重大项目“牛鼻子”,支持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实施结构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加快推进蒙牛、伊利、光明、夏进、亿美、塞尚等6个乳制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新增乳制品日加工产能3000吨以上。加大低温乳品、奶酪、黄油、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端乳制品开发,补上精深加工短板,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快申报“宁夏牛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特别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奶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