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十一届五次会议 编号: 第069号 类别: 文化建设类
主 办: 林草局
协办单位:
案 由: 关于加快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的提案
正 文:

2021年,自然资源部出台了《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意见》中关于“在‘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上,支持‘三山’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创建国家公园”相关政策礼包。

贺兰山位于宁夏西北部,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成为我国风沙干旱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地带。贺兰山由北至南犹如一堵天然巨壁,阻隔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使黄河在宁夏平原得以流畅,使蒙古冷高气压受截,又赖以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阻沙固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千万年来一直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成就了塞上江南的美誉。贺兰山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地跨我区四个地市。

贺兰山地质和人文历史比较悠久,山地自然条件和动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多样,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地质旅游资源、动植物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三大类型。第一,地质旅游资源。有地貌景观类、地史遗迹类及水文景观类三种类型,仅以归德沟为例,地貌景观有石猴、巨龟象形石等30余处;地史遗迹有褶皱构造、断层与节理、水平层理、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构造;水文景观有山泉和瀑布等。第二,动植物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目前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84科、329属647种17个变种,还分布有苔藓植物26科65属142种,大型真菌259种。其中有生长着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世界濒危珍稀野生植物四合木,是一种7000万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大熊猫”,极具科研和观赏价值。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56科139属21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黑鹳、马麝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岩羊、蓝马鸡、雀鹰、松雀鹰等32种,分布有昆虫1025种。第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边塞风情,有古长城与峰火台、寺庙、贺兰山岩画、突厥古墓、当代军事防御工事等。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顺应国内大循环和市场需求侧的发展趋势,将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九大产业着力推动。而贺兰山因其在国内外知名度,具备了创建国家公园条件基础。一是具有科研价值。贺兰山地貌类型多而全,不仅有沉积构造的遗迹,还有变质岩构造和生物化石遗迹。裸露的地层及各种地质现象,系统而完整地记录了区域地壳运动史、沉积建造史和环境变迁史。其地貌从宏观的构造石梁、构造峰丛、构造峰丘、构造孤峰,到微观的石城、石墙、石巷、石柱、石洞等单体,地貌类型发育齐全、典型、多样、完整,把形成其自身形态的各种地质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地学和生态学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二是具有旅游价值。贺兰山高耸突兀于黄河左岸,具有多、密、雄、奇、险、秀、幽、奥等特点,作为风景资源,包含线条美、形态美、颜色美、结构美等美学元素,将会成为一个“高品位的观赏园林”,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夏令营和大专院校学生的科学教育场所和实习基地。同时,废弃的现代军事工程,也具备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条件。三是具有保护价值。贺兰山的地貌、构造等地质迹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多样而集中分布的各种象形石、突厥古墓和贺兰山岩画更是罕见,是不可再生资源。当前,贺兰山地区的保护主要依托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属各个站所,监管范围广、人员编制少,仍存在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私自进山的情况发生。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既有利于配合管理局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又符合了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四是具有精神价值。“贺兰山精神”是中央军委向全军颁布的43种革命精神之一,石嘴山精神是贺兰山精神的延续,我市贺兰山内现存的原陆军第二十师师部旧址、贺兰雄鹰纪念碑、韭菜沟军事遗址等,具备了打造弘扬传承贺兰山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的条件。

建议:

(一)建立创建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文化旅游厅等相关部门,建立创建联动工作机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凝聚工作合力,加快推动贺兰山国家公园的创建。

(二)科学制定创建方案。进一步摸清贺兰山文化旅游资源底数,先对文化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划定范围,制创建方案,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

办理情况:

马铁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创建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的建议

您的建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我区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的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高度契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创建国家公园工作高度重视,将创建国家公园作为重点工作及先行区建设重要内容,在《2022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国家公园设立工作,经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已将贺兰山、六盘山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并优先将贺兰山国家公园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范围。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我局加强与国家林草局、内蒙古林草局等单位对接,凝聚工作合力,加快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2021年以来,联合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内蒙古林草局召开2次会商会,签署了《宁夏、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共同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和建立生态保护协同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合作协议》,达成共同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共识。根据国家林草局创建国家公园的部署要求,宁夏和内蒙古林草局会同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研究院组织编制了《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以下简称《创建方案》),《创建方案》拟定了国家林草局、宁夏、内蒙古林草局共同建立贺兰山国家公园局省联席会议机制建议名单和贺兰山国家公园协调推进工作组建议名单、工作职责,工作组成员为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编办、发改、财政、文化和旅游等多个单位(部门),工作组将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开展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目前,我局已将《创建方案》上报自治区政府,并已通过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待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将向国家林草局提交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申请。

二、关于“科学制定创建方案”的建议

您的建议对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送审稿)》目前已经编制完成,该方案是按照国家林草局有关国家公园设立工作规程,由我局联合国家林草局、内蒙古林草局共同研究编制。《创建方案》由创建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组成,附件为局省联席会议名单和协调推进工作组建议名单。“创建目标”是在充分考虑保护贺兰山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科学划定边界范围、管控分区等基础上提出的,明确了将贺兰山打造成为具有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为一体的国家公园。“主要任务”明确了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的8项主要任务以及进度安排、责任单位,主要任务依据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报批前应完成本底调查、范围区划、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宣传科普、社区发展等8个方面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制定,主要任务充分考虑贺兰山跨省区创建、两省区管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种植放牧及企业经营矛盾冲突处置等实际情况。“保障措施”分别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资金3个方面阐明了保障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相关措施。5月下旬,我局征求了包括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司、内蒙古林草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银川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在内的20个单位的意见建议,并认真吸收采纳反馈意见,对《创建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创建方案》编制过程中,我局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考虑工作实际,充分尊重各责任单位意见,旨在稳妥有序、务实高效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

三、下一步工作

国家林草局批复贺兰山国家公园获准创建后,将开展包括本底调查、科学划定边界范围、研究提出管理机构设置建议方案和矛盾冲突处置方案、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等国家公园创建有关工作。自治区林草局将按照国家林草局的统一部署要求,加强对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的技术和业务支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持续推进贺兰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逐步完善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多渠道宣传国家公园保护理念,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提升贺兰山国家公园公共服务能力。

   感谢您对林业草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