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 编号: | 第284号 | 类别: | 经济建设类 |
---|---|---|---|---|---|
主 办: | 住房城乡建设厅 |
协办单位: | |||
案 由: | 关于打造“智慧供热”的实施和监管建议的提案 | ||||
正 文: | 近年来,随着集中供热工程的持续大力推进,供热热源的能力大大加强,稳定性逐步增加。但供热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冷热不均问题未能改善,供热的能耗居高不下,成本不能从根本上下降,热企用户未从根本上获益。主要问题为: 一是供热管网平衡问题。小区与小区供热不平衡、用户与用户间不平衡。主要原因为管网基础设施多数建设地下,为数据信息“盲区”,供热系统普遍缺乏完善的室温控制、末端分户调节装置,楼宇和热力站只能调控计量装置,热用户室内室温监控,热企供热平衡智能调节水平较低。 二是供热设施安装过程监管缺失。一直以来作为隐蔽工程监管(尤其现在地热管安装),没有做到施工全过程监管。 三是用户供热智能化、数字化进程缓慢。用户室内测温系统的安装不能及时反应用户的室内温度,且用户入户控制装置无法定期调控。我区多数热力企业无法全面智能化、一体化的高效运行调度和优化控制,智慧供热呼之欲出、势在必行。 结合以上情况,为加强智慧化、数字化供热安装工程的实施,特提出以下建议: 结合宁夏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作为一个小省区,从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做起,从打造高质量的供热质量为抓手,做成全国的示范点走向全国。“智慧供热”是国家推进深度应用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重要战场,是支持供热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供热行业的关注焦点和发展方向。随着供热系统的规模化、复杂化、多元化和安全保障需求,智慧供热及其产业需求强烈,实施的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和安全提升的空间潜力大。 一是将现有的小区供热系统及用户供热设施,从设计、施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的监管,设计上要结合“智慧供热”,建立推动供热设备的智慧化、数字化。 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从供热设施、设备上加强监管,务必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过程中要进行分项原则,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检查,供热企业与相关专家全程参与。 三是验收要对智慧化、数字化加入验收的内容,最终由供热企业与相关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标准进行确认。 通过这些工作措施,即可达到高质量供热,又可控制供热成本,减少采暖费用的不必要支出,以“智慧供热”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
||||
办理情况: | 王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智慧供热”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始终把百姓温暖过冬作为民生大事,指导各市县通过扩建热源、建设管网、老旧小区供暖改造、创新供热方式等措施,加快推动城市供热方式由分散向集中、热源从燃煤锅炉向热电联产及燃气为主转变,有效保障居民冬季采暖需求。截至2020年底,全区城市集中供热覆盖人口388.76万人,面积达到2.1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供热面积、公共建筑供热面积分别为17000万、4000万平方米;热电联产供热面积为1.49亿平方米,占全区供热总面积的近50%。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集中供热面积分别占全区的48.8%、11.5%、17%、12.5%和10.2%。供热管网总长8746公里,其中:一级管网2876公里,二级管网5870公里。2013年以来,我厅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坚持开展供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每年组织供热质量综合评价,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供热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问题。 一、优化热源布局,推进供热均衡建设 一是优化配置热源设施。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电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供热,同时整合既有分散热源设施,按照合理配置原则逐步纳入城市管网,确保城市供热设施充分发挥效益。目前,银川市已初步形成由华电供热公司、宁夏电投西夏热电公司、哈纳斯供热公司3家大型企业支撑和9家趸售企业辅助集中供暖为主导,20余家分散社会燃气供热为补充的供热新格局,有效避免单一热源形成价格垄断,确保供热质优价廉、同热同价,供热质量逐年上升。 二是推进重点供热项目建设。各地多方筹资加大投入,2021年计划总投资6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城市集中供热重大项目,目前银川市“东热西送”二期、固原市第二热源厂、中宁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项目已基本完工,预计年内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银川市“东热西送”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彻底结束长期分散燃煤供暖历史。 三是大力改造老旧小区供热设施。2019-2021年,全区共改造786个小区、3663栋楼、12.78万户(套)、总建筑面积1044.74万平方米,总投资43.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26.42亿元。一大批小区供热管网和设施得到改造更新,供热质量大幅提升。 二、加强供热项目建设,提高供热质量 一是加强供热设施管理。结合供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供热质量综合评价,监督指导各地认真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严格执行“开发建设单位对供热工程组织竣工验收时,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单位应当参加。供热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要求,在新建房地产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求供热企业参加竣工验收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和供热服务企业衔接管理,建立联动协商机制,从源头抓好供热设施质量。 二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按照国家对北方地区供热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供热单位等各方主体责任,规范新建供热项目交付审核,减少开发企业、供热单位因建设问题造成的矛盾纠纷。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印发《关于规范新建项目供热交付工作的通知》,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供热主管部门也通过不同形式,就新建供热项目设计、交付、施工等相关事项,对开发企业、供热企业提出明确要求。 三、推行智慧管理,提高供热效能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各地在加快供热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资源、数据与应用融合,加快搭建智慧热网系统模块。目前,五个地级市及中宁、平罗等县级以上城市集中供热企业完成了供热集控中心搭建工作,集成了智能化远程控制、技术模块、水力和热平衡、热负荷预测等功能。银川市在智慧市政综合管控平台上搭建了供热行业监管模块,涵盖行业管理、协调办公、运行监控、应急指挥等功能,在133个小区2700余户布设3000个物联网测温装置与供热监控设备,通过数据管理、GIS地理空间、信息化看板实现24小时全时检测,实时掌握全市供热运行情况,为集中供热决策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实行线上投诉受理。吴忠市、中卫市、西吉县、平罗县等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高技术手段,实现室内温度实时传输、网上投诉报修快速处置,有效保障居民正常采暖。为加强城市智慧化管理,搭建了智慧市政平台,整合局属的供热、燃气、用水管理等业务信息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实现对全市市政工作的管理。其中,供热板块实现了对企业供热温度、运行情况、投诉受理等情况的管理。 三是加强在线监测。各地安排专人每日就企业运行数据上传、测温数据达标情况、投诉受理情况、维修情况等进行通报,对于各项指标未达到要求的供热企业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约谈企业负责人并要求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各供热企业也依据平台检测的室温情况和室外气温的变化以及与历史数据的比较,通过充分的预测和估算绘制运行曲线,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积极与热源调度部门沟通,及时提升供热首站和各换热站的温度和流量,实现了每日按需供热。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监管,不断提高全区供热质量,确保广大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积极推进“冬病夏治”。对2020-2021采暖季运行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和治理,全面排查设施设备故障隐患,切实整改本采暖期供热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建设。在供热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资源、数据与应用融合,加快智慧热网系统建设。通过数据管理、信息化看板实现24小时全时检测,实时掌握供热运行情况,为集中供热决策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狠抓供热行风建设。将“访民问暖”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畅通供暖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回访群众,确保把群众的诉求落到实处。 |
||||
附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