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编号: 第137号 类别: 生态建设类
主 办: 生态环境厅
协办单位: 科技厅、水利厅
案 由: 关于提升宁夏水污染防治科研水平的提案
正 文:

近两年,宁夏先后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将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末端治理的全流域系统治理理念,以黄河干支流、重点湖泊、重点入黄排水沟等为重点,清欠账、补短板,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明显改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入黄河支流和排水沟水质仍不能稳定达标,深度处理工程无法正常运行,水污染成因不清,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不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部分地表水体仍存在不达标情况。根据宁夏地表水各断面监测数据情况,目前还存在着部分地表水体,尤其是部分入黄河支流和排水沟,以及个别断面水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现象。说明还有一些具体的水污染成因没有充分研究,导致无法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改善水质。

二、缺乏基础数据研究支撑。夏共布设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116个:黄河干流6个,黄河支流22个,湖库12个,排水沟34个,饮用水源地42个。各断面多以行政区划边界为设置依据,地表水水质变化缺乏监测数据支撑,无法研究流域水质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及污染因素。同时,各流域由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灌溉方式、农田退水口布设位置、农村居民区人口数量等情况不同,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也不同,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也应有区别,但目前该领域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三、区内科研水平不高,缺乏人才培养。宁夏水污染防治科研力量还是以区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科研水平距离国内水污染防治研究先进水平还存在一段距离,也缺乏水污染防治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研究方法、设备。国内知名院所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力量,但对本地情况不熟悉,当地基础资料掌握不充分,短期内难以深入了解流域水污染情况。

四、成果转化效果不好。宁夏水污染防治科研成果数量少且转化率不高,工程实践类型单一,基本上都是生态治理措施,缺乏先进的水质提升工程措施。对措施的有效性也没有开展效果模拟预测,导致部分水质改善工程无法正常运行,或未达到预期效果。

为此,建议:

一、加强基础数据调查研究工作

强化水质监测机制,通过加密监测站点,优化站网布设,借助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多样化的监测手段,实现水质监测目标。由于我区存在大量受季节影响的河流沟道,水量水质随季节变化较大,建议开展至少一个水文年的河流沟道污染物及水质、底泥调查工作,采用模型模拟沟道流域水环境状况,提出污染治理方案,通过分段解决主要矛盾,达到水质达标的目的。同时,针对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源及排污系数调查研究工作。

二、侧重流域水污染研究方向

对不同流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污染成因研究及污染源解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水污染治理方案及措施,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全面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目标水质要求。

三、提高水污染防治科研水平及技术力量

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水污染防治科研院所、污染防治措施研发机构的技术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将本地科研院所的基础资料和外地科研院所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加快提升我区科研院所技术水平。在广泛招纳国内水污染防治科研技术人才的同时,采用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委培、交流等形式培养区内科研技术人才,打造区内水污染防治科研领军人才。

四、提高水污染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率

“加快成果转化为出发点,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设置水污染防治科研课题。针对不同流域情况,研究有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综合考虑多样性的水质提升工程,采用工程试点或软件模拟等方法,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和方案比选研究。


办理情况: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提升宁夏水污染防治科研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厅、水利厅加大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谋划和推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作用,我区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科技工作顺利开展。

一、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落实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厅、水利厅等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自治区创新驱动战略和生态立区战略,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牵引,以治理河湖污染为重点,聚焦各类科技资源,明确目标任务,强力推动落实,全区河湖面貌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黄河流域宁夏段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文件,明确了到2025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了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的努力方向。2019 年宁夏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我区水环境总体向好。

(二)争取资金投入,助力水污染防治科研工作顺利实施。

2018年以来,按照“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末端提升”的总体治理思路,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安排中央、自治区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亿元,重点支持人工湿地、工业园区污水厂扩容增效、再生水利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等18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牵头对2020年及“十四五”生态环境重大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概算投资72.4亿元的“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自治区科技厅科技计划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共立项13项,财政支持总经费3164万元。

(三)争取有效措施,提升水环境管理基础能力。

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地方标准制定,目前已完成立项专家论证,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开展排污口排查,全区初步排查出入河湖排污口408个,建立了排污口清单,扎实推进人工湿地绩效评估,并召开两次工作进展汇报会。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宁夏段剩余纳污能力测算,形成《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环境剩余纳污能力测算报告》,并向自治区有关领导做了专题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近半年的持续努力,2020年1-7月,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6.7%,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比例为90.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

(四)加强科学研究,提升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

自治区科技厅立项支持我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区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地下分质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宁夏典型农村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技术及智能管控设备研发与集成示范”、“宁夏入黄排水沟水体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自治区水利厅联合清华大学,依托“基于水联网全数字治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自治区重大科技课题项目,进一步完善智慧河湖平台建设,开展河湖水质自动监测、智能诊断及智慧河长技术研究,开发河湖健康综合诊断和评价模型,为宁夏河湖健康评价、污染预防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该项目已正式启动,正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依托中国工程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开展重大战略咨询研究,设立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联合相关部门,借助国家高校、院所科技力量,组织实施宁夏黄河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创新资源信息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现状评估-容量总量排污许可-跨界污染通量监管与风险管理-信息交流与共享”为一体的黄河流域(宁夏段)水质目标管理业务化平台,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技术体系及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决策平台,有力提升水环境管理能力。

(五)加强后期管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已结题验收的《清水河流域水体达标技术与综合治理方案研究》,针对清水河流域水质水量区域性差异和重点控制断面不达标的问题,确定污染负荷削减、生态修复和恢复、生态基流保障和达标工程方案与管理性措施,以水质目标为导向明确流域内各市、县(区)责任任务;通过流域基线调查评估,全面精确分析流域污染特征及环境问题和压力,评估已建、拟建工程项目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效益;根据清水河流域各断面特点,研究相关技术,评价并筛选适应性强和高性价比的实用技术以及西北干旱高寒地区人工湿地选址、运维管护措施,为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升流域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洪涝风险,提升水资源利用价值。目前正在积极向自治区申报成果登记。

(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水污染防治创新体系。

在已建立6家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2018年依托宁夏中盛新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宁夏含酸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围绕宁夏精细化工产品工艺含酸废水处理等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含硫酸废水真空回收循环利用、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生化技术、地下水处理和修复技术等研究与成果转化,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七)整合区内外力量,形成水污染防治合力

为进一步提升宁夏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有序推进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项目监管与实施,充分发挥专家对各项工作的技术把关与指导作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泛征集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专家,筹建宁夏水污染防治专家库。目前,已征集到152名申请入库专家。后期,将对申请人选组织复核,并对拟入库专家名单进行公示后建立专家库。自治区科技厅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从事水污染防治科研工作的人才,增强了区内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为我区打好碧水保卫战,提高水环境质量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自治区科技厅将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有关要求,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对接,加快培育建设水污染治理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水生态环保领域创新平台布局,积极支持和推动建设宁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机构,鼓励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与我区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水污染技术研发平台或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深入实施科研项目,培养引进水污染防治科技人才,全面提升我区水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二)自治区水利厅计划开展入黄排水沟多光谱联合水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课题,通过研究实现水资源有机综合污染物的在线实时监测,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及管理、事后处理综合数据服务,为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撑。目前,项目已下达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宁夏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在积极筹措资金,拟定项目任务书。

(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启动重点流域“十四五”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结合流域、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行动。

(四)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协调科技厅、水利厅以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制定成果转化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水污染治理的实际成果,切实提升我区水污染防治科研水平,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对于我们的答复,如有不妥,您随时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将认真研究。真诚期待您一如既往地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