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编号: | 第096号 | 类别: | 经济建设类 |
---|---|---|---|---|---|
主 办: | 住房城乡建设厅 |
协办单位: | 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自然资源厅 | ||
案 由: | 关于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的提案 | ||||
正 文: |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小汽车家庭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困扰大中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停车难问题在我区日益凸显,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传统停车场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滞后于社会的需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入交通领域,如何用高新技术将城市车位数据化再共享出去,高车位利用率,有效缓解交通、停车压力,已成为保障城市良性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渠道。 一、当前城市停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综合分析来看,停车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过去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但现在中小城市也逐渐显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区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人均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银川市2018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85万辆,2019年突破万辆,千人机动车保有量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位居前列,且每年仍保持了平均10%的增速。造成停车难问题持续加剧,除了汽车数量增速大大超过停车位数量的增速这一大因素,以下问题也需高度关注: 第一,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普遍失调。以银川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区停车建设格局形成于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之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建设的小区、学校、医院、商场等都缺乏长期规划,没有建设停车场和预留停车泊位,后期在对棚户区、小街巷改造中,也没有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其中,反而增加了房屋建设密度,加之激增的汽车保有量和有限泊位之间的供需矛盾,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配套设施标准低、没能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等问题最终导致停车难。 第二,现有停车资源利用不充分。长期以来,在城市交通发展中,更注重动态交通的发展,而对静态交通发展缺乏足够重视,致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增量停车资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存量停车资源又存在严重浪费, 信息不对称导致车位使用率过低,这也从总体上加剧了停车困难。而这恰恰是破解城市停车症结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的最大动力。 第三,停车政策不明晰,导致违规停车行为难以禁止,顺利执法难度大,利用政策等手段对停车问题进行引导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有停车资源碎片分割问题突出,管理难度大。 第四,停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国内不少城市在推动智慧停车平台建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我区包括银川市在内的各地级城市对智慧停车的研究与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全区统一有效的智慧停车信息管理系统,造成现有全市停车信息资源缺乏合理的共享、管理和利用,停车信息和用户需求的不对称问题十分突出。 二、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的建议 智慧交通建设是有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提高城市中的人们生产、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方向。而智能停车平台建设就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从根本上缓解停车难问题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智能停车等服务。相关部委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2019年8月,交通部正式出台《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推进包括智慧停车在内的交通新业态。上述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对智慧停车场建设给予相应指导和支持,为在城市推进智慧停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我区目前基础停车位缺口继续拉大、智慧停车需求复杂、行业集中度低、市场分布散乱等诸多问题,加快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智慧停车作为城市级停车管理系统,可实现路内泊位、商业停车场、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居民小区停车位等不同产权、不同管理模式的停车资源的横向接入,搭建区域内停车资源统一线上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停车资源的社会共享,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减少车辆在途时间和缴费时间,能够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丰富城市内涵,增强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打造新型城市产业链,培育城市持续发展增长点,以及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都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各级政府特别是城管、建设、交通等行业部门应将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周密规划部署,切实加以推动。 (二)加大政策引导,持续提高资源配置力度。一方面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对新建建筑配建停车位数量比例设置最低标准。各城市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及路内占道停车位。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商场对其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如建设智能立体车库,在土地资源紧缺、低价飙高的时代,其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缩减长期成本、提升停车效率及智能化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第三,对分布在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企业、医院、学校、市场等场所的停车资源进行摸排整合,创造条件将其纳入统一信息平台进行统筹管理,逐步探索实现节假日等时段错时向社会开放共享机制。 (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行业标准,促进智慧停车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共治的管理机制,针对智慧停车行业现状,需要政府及行业着眼于顶层设计启动智慧停车标准化建设工作。政府层面,明确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引导力度,积极支持鼓励首府城市和条件好的地级城市先行进行智慧停车管理试点,广泛开展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示范创建,树立示范城市;行业层面,充分学习借鉴区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引进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和团队,鼓励采取众筹合伙、服务外包、委托采购、合资合作等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快速拓展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创建高度认可的市场品牌和企业美誉度,树立标杆企业。同时,通过市政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向政府提供实时信息支撑下的“政府辅助决策”功能,包括监控管理、拥堵预警、资源规划、城市基础建设、联合执法等数据共享。 (四)打破“数据孤岛”,加快构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手段,依托引进发挥大数据优势,搭建面向各类停车场实现跨区域、多层级集中监控和管理的智慧共享停车云平台。通过智能终端、车位传感器、电子移动支付、号牌识别、停车诱导、手机APP等设施手段,打通停车“信息壁垒”,消除停车“信息孤岛”,将城市已建、在建和已形成的小区内停车位纳入该平台统一管理,盘活闲置车位,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为市民提供查询车位、预约车位、停车引导、车位共享、反向寻车、智能充电以及移动自助支付等更便捷、更高效的停车引导服务;为接入平台的运营企业提供托管服务、资源分享、服务升级、统一支付等服务。 (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支持的智慧停车系统平台建设,可以减少因寻找车位而在公共道路上巡游汽车数量,可以有效减少路面停车需求,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既有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在建设智慧停车系统的同时,整合相关停车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播、移动通信和区域停车信息显示屏等发布停车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信息,从而减少车辆寻找车位的无效交通,提高车位利用率,从而彻底改变管理难、停车难和秩序乱的现状。 |
||||
办理情况: | 马中勇委员: 您关于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保有量的逐步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日渐凸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促进城市良性发展,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您提出的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的提案建议,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停车场管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调研论证,强化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建议,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缓解停车供需矛盾。指导全区各地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地建设和经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建设模式。2020年,自治区政府将停车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内容,多渠道增加城市停车设施,切实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明确规定将停车场地纳入改造内容,做到应改尽改,共惠及小区396个、居民80440户。各地计划投资59737万元建设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完成200多处停车场设备改造以及数据对接工作。同时,各市县计划投资139021万元,新建改建一批停车场地,预计年内新增固定和临时停车泊位超过10万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是强化规划源头管控,规范停车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建城〔2016〕193号)等文件要求,将智慧停车管理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指导各地自然资源部门严格执行《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摸清本地停车矛盾现状、科学预测停车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或调整完善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并将相关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停车场作为改造重点内容,鼓励对现有小区、公共停车场进行立体车库改造,进一步增加停车泊位供给渠道。引导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会同城管、交通等部门,通过开展“智慧交通”建设、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等工作,挖掘现有道路潜力,优化交通组织管理,科学布划临时停车泊位。 三是探索价格调控机制,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鼓励各地实行有利于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与公共道路资源利用的停车收费政策,进一步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提高停车资源配置效率。2020年,银川市将商业场所配套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医院停车场、路侧停车场划分为A、B、C三类,积极落实差别化收费政策。同时,依据繁华路段高于非繁华路段、地上高于地下的原则,降低新华商圈等商业场所及地下停车场收费标准,合理引导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停放。对社会公共停车场停放时段进行细化,分为2小时以内、2至4小时、4小时以上三个计费时段,采取计时累计收费方式,满足群众临时停放和长期停放各类需求,提高公共停车场车位使用效率。其他市县针对不同地段、不同时段、不同性质停车场,积极完善分区域、分时段、差别化收费的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停车服务收费机制。 四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指导各地在分析梳理各类城市停车设施分布和使用情况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停车泊位信息数据库和停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打造静态交通管理样板街,提升停车设施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自治区公安交管部门加快建设全区公安交通集中指挥平台,五个地级市现已建成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利用其定位导航技术引导分流群众车辆,实现停车智能化、规范化,有效减少因盲目寻找停车场长时间占用道路等现象,切实提高道路通行率、停车场利用率,缓解主次干道交通拥堵问题。银川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现已接入105个经营性停车场,预计今年可再新增接入100个停车场。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会同自治区发改、自然资源、公安、交通等部门,指导全区各地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发展,一方面不断做大停车增量资源,另一方面做优停车存量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 十分感谢您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
||||
附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