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 编号: | 第417号 | 类别: | 经济建设 |
---|---|---|---|---|---|
主 办: | 商务厅 |
协办单位: | 银川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吴忠市人民政府、固原市人民政府、中卫市人民政府 | ||
案 由: | 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提案 | ||||
正 文: |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园区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呈现向好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场主体不断更新、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发展渠道不断拓展。但是,虽然全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布局不够合理。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缺乏指导,主要是商业物业形态不完备,开发与经营脱节,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不符,商业停车场、绿化、公共通道以及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商贸实体布局散乱、无序,商场、专卖店、商超类型有重复现象。另外,相关业务部门仅在主管的服务领域开展工作,数据统计、项目立项等跨部门工作协调沟通难度大,有明显局限性。二是发展还不平衡。商贸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区批发零售、餐饮食宿等为主的服务业较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很少,尤其是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心城区及老城区各类私营、个体商贸业态多以杂货商店、餐饮食品业态为主,有的有空市现象;农村商业网点发展滞后,其购物环境、卫生条件、管理服务不能适应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物流缺乏支撑。现有的商贸物流企业起步晚,规模偏小,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设施较落后,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电商品牌。部分传统企业对电商发展还没有足够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以冷藏库、冷链物流运输为主,存在短板;现代金融服务、电子信息工程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稀缺,人才断层现象较为普遍,商贸服务业物流体系整体缺乏实力。四是产业融合度低。商贸服务业本地产品销售份额比重过低,文化、地方特色商贸明显短腿,整体结构层次尚欠合理。产品整体营销和产业融合不配套,现代农业、特色餐饮与商贸业融合度不高,全区农产品、特色餐饮产业优势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带动工农业生产的专业市场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本地货物畅销的商贸框架,现有商贸业延伸功能不足。五是居民消费趋缓。城镇化水平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低,流入的购买力少,只有净流出的购买力,相当部分的购买力主要流往大城市及外省等地。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网络购物对实体商贸流通企业的冲击不断加大,实体商贸企业成为网络购物的“试衣间”;全区消费群体有限,消费低迷,商贸企业总体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剩。为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 1、加强规划指导,完善商贸体系。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商贸服务业配套资金,出台有较高含金量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建立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加大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二是在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功能齐备、配套齐全的社区商业体系;加大乡镇商贸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商贸体系,建立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商贸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建设体系,积极构筑物流平台,完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推进现代商贸业流通体系建设,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商贸业格局。 2、规范运营机制,促进提档升级。一是抓好重点商贸业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园区和物流园区,加快旧商业街区改造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农贸市场为基础、专业市场为后续、要素市场和物流服务为支撑的商贸结构体系,不断提高商贸服务业地区生产增加值。二是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围绕人流、物流、资金流,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外地品牌企业来宁注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引导本地企业发挥优势主动投入到资本市场,不断增强商贸业发展活力。三是推动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开展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大中连锁超市“农超对接”活动,鼓励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专业市场,提高农产品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生产和农产品商贸体系,助推商贸服务业提速升级。 3、搭建电商平台,推进流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全区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企业发展优势,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供销e家等本土企业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培养壮大电商创客群体,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工程,扩大电商覆盖面,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共享发展。二是完善加快电商人才的培养引进、促进实体发展的具体意见,引进一批在互联网方面实用型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以人才培养为支撑,增强商贸服务业发展后劲。三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在引进现代大型物流企业方面取得进展,实现现代物流作业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体系综合化、资源社会化,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发展水平。 4、注重引导推广,推动产业融合。一是积极构建新的良好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府与商贸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和协会商会在实体与政府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年销售超亿元的商贸零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建立有关部门协调,能够给本地品牌开通进商超绿色通道。在各大型商超、连锁超市醒目处设置本地品牌专区或专柜,鼓励本地品牌进商超,实现本地企业商品“外销”目标。三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物流服务区、各类专业用品市场等项目建设,在集“养、研、加”于一体的健康医疗产业上有突破,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度假、住宿餐饮与现代商贸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全区现代商贸业长足发展。 5、着力推广营销,拉动消费升级。一是将国家、自治区各项促进消费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制定并实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确保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发展,促进消费快速增长。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重点时期等商贸服务业市场整治工作,保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可靠,确保市场平稳运行。三是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首位,积极支持商贸企业开展以“假日促销”“本地名品进商店”、酬宾让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
||||
办理情况: | 兰德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区商贸服务业不断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深挖潜力,加快发展商品消费 近年来,我区消费品市场延续了平稳发展的态势,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模式不断创新、消费升级势头不减,商品种类丰富、物价水平总体稳定。2019年上半年,“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实现增加值108.07亿元,同比增长3.7%,占GDP的比重为6.2%,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81.03亿元、同比增长3.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7.04亿元、同比增长4.1%。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1亿元,同比增长5.5%,比1—5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2亿元,同比增长12.0%;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8亿元,同比增长4.9%。 (一)围绕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促消费相关政策。全区各级商务部门顺应消费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深入推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了对消费促进政策的研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消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区商务领域消费升级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区商务领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2019年重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 (二)大力发展消费商圈。科学规划商圈布局,抓好传统商圈和新兴商圈功能定位,突出特色,打造新型城市商圈。引导企业优化新华街商圈、万达商圈、大悦城商圈、文化城商圈、怀远夜市等商圈业态布局,推动传统购物空间向体验经济、社交平台、家庭休闲场所和生活中心转变,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将商圈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三)推动消费模式创新。一是积极搭建消费促进平台。重点围绕汽车销售、家电及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美食餐饮和重点节假日,精心策划和组织银川欢乐购物季、乐购平罗、吴忠特色美食文化旅游节、西部(固原)房·车博览会、中卫城市购物节等一批促消费活动。6—7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全区消费促进月活动。上半年,各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共举办各种消费促进活动90场,其中:第三届“银川欢乐购物季”期间,银川市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5.6%。二是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正在研究出台繁荣节假日、夜间消费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预期,激发大众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三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新零售,盘活线下资源渠道,开拓线上销售市场,新华百货连锁超市“多点”购物、大润发超市生鲜好货五公里内一小时送达、苏宁小店线上线下便利店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四)稳定大宗消费品市场。一是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督促五市人民政府全面取消了二手车限制迁入政策,促进二手车便利化交易。同时,推动条件具备的二手车市场开展集交易、检测、保险、维修等一站式的服务,进一步活跃二手车市场;持续推动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拟定购置节能、智能型家电产品补贴的支持政策。二是着力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商业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引导电商企业向线下扩展业务,丰富消费品类,促进农民增收,有效拉动农村消费。上半年,宁夏市县网络零售额80.17亿元,同比增长21.79%,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43.82亿元,占全区网络零售额的54.66%。 (五)加快品牌便利店连锁化发展。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城乡“51015”便民生活服务圈工程,大力支持发展社区连锁经营,支持创建特色商业街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在社区和乡镇开设便利店和“菜篮子”连锁超市,有力地促进了便利店品牌连锁经营的加快发展,极大地便利了居民消费。苏宁小店是苏宁易购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社区布局的线下便利店,目前已在银川市布局了56个社区便利店,单店月营业额达到4.8万元,未来两年苏宁小店在全区布局的网点将达到200个。新百连超是最早在全区布点“生活超市+便利店”的商贸企业,生活超市和便利店已达80个,年销售额占新百连超的15%以上。目前,品牌连锁便利店与超市、网店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城市便民消费供给网络,提升了消费品质和档次。 (六)开展市场开拓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名优产品全国行活动。上半年组织开展“宁夏名优产品蓉城行”“宁夏名优产品上海行”等7场“全国行”活动。进一步推动35个宁夏优质特色产品外销窗口与院校、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合作,引导外销窗口实施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优质特色产品销售。上半年,35个宁夏优质特色产品外销窗口实现销售总额1.64亿元,同比增长46.4%。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等油企及福建海晟连锁合作,拓展我区优势特色商品外销空间。1—6月,中石油昆仑好客销售额1300万元,增长38%;中石化易捷实现宁夏特色商品销售额3560万元,宁夏商品通过海晟连锁实现销售额700万元。 二、加快物流行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 (一)物流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由自治区商务厅牵头,建立起由自治区27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先后起草印发了《自治区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自治区“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方案》《自治区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7—2018)》《自治区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实施方案》《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等意见方案;出台了针对宁夏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货物国内段物流费用的补贴政策;争取到中央财政2亿元冷链物流专项资金;每年安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二)支持壮大市场主体,社会物流总费用稳中趋降。全区共有各类物流企业3000多家,其中A级以上物流企业48家。通过积极引进顺丰、“三通一达”、中铁物流、中国外运、中国物流、丰树集团、远程物流等一批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我区,供应链试点、绿色货运试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稳步推进,有力地带动了物流新业态成长,大幅提升了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全区物流服务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区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降低,从2016年的20.8%降至2018年的17.5%,逐步趋近于全国14.6%的平均水平。 三、全力推进“互联网+”,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一)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5年、2016年我区先后有平罗、盐池、同心、西吉、贺兰、灵武、青铜峡、红寺堡、原州、隆德、彭阳、泾源、中宁、海原等14个县区获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6850万元。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资金主要用于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 (二)培育电商产业有生力量,助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全面推进电商进社区、进农村工程、加快电商人才的培养引进等工作,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快速发展。一是鼓励支持京东、阿里、苏宁易购等大平台的宁夏特产馆提升营销能力,发挥网络外销主阵地作用。二是引导支持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设网上旗舰店,拓展销售渠道。三是扶持本土中小电商,银川宁谷物配、海原老庄稼、彭阳三泰物流等一批本土成长型电商企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了“百瑞源”“宁安堡”“杞里香”“昊王”等一批网上优质特色产品。四是大力普及培养电商人才,各示范县累计完成电商培训超70000人次,自治区本级累计培训超7000人次。我厅还连续承办三届全国电商讲师大赛西北区赛事,选送学员在全国取得优异成绩,为全区电商发展培养储备了一批领军人才。 2019年1—6月,宁夏实现网络零售额80.17亿元,同比增长21.79%,较全国高出6.29个百分点;宁夏电商带动就业人数34.05万人,其中直接带动15.48万人,间接带动18.57万人;宁夏网商总数约11.5万家,其中,平台型网商23家,服务型网商4088家,应用型网商11万家(生产型网商1万家,流通型网商10万家)。 (三)全力推进农村电商“筑梦计划”,不断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体系。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筑梦计划的意见》(宁政办发〔2016〕60号)。2018年,根据农村电商业务发展新变化,我厅联合自治区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关于持续推进农村电商筑梦计划的实施意见》(宁商规发〔2018〕1号),聚力培养本土农村电商人才、促进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推进电商精准扶贫、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等,并从2018年起连续执行3年,每年自治区财政安排支持资金3000万元。经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电子商务在我区农村地区应用日益广泛,全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占比持续增加。全区农村网络零售额连续3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8年,全区农村地区实现网络零售额73.01亿元,占全区网络零售总额的49.16%;今年1—5月,全区农村网络零售额累计实现35.81亿元,占全区网络零售总额的54.6%。 |
||||
附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