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编号: 第352号 类别: 社会建设
主 办: 住房城乡建设厅
协办单位: 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体育局、银川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吴忠市人民政府、固原市人民政府、中卫市人民政府
案 由: 关于加大城区自行车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生活的提案
正 文:

绿色出行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道路资源,还是环境容量都不许可城市无限制地发展燃油机动车。从占据道路资源而言,无论是行车还是停放,自行车仅仅是汽车的几分之一。提倡使用人力骑行的自行车,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高效的自行车交通系统,是一个城市绿色出行的标志。

为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善道路断面设置,提高道路通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银川主要针对部分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问题,通过改造,实现机非分离,如,宁安大街(宝湖路-六盘山路)段,在贺兰山路(兴州路-文昌路)、亲水大街(宝湖路-六盘山路)增设自行车道,实施机非分离,提升了出行的安全性。但在城区,自行车道的建设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自行车专用道路体系的规划还存在欠缺,城市自行车专用道的花费虽然远低于机动车道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很多城市取缔慢车道,或与人行道合并,如银川凤凰南街、六盘山路、正源南街大部分路段。自行车道不连贯、路况差也导致骑行隐患。二是自行车道被机动车侵占。银川城区中心大部分道路都存在机动车车主将小车随意靠边停放,占用了非机动车道的现象,机非混行给骑行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65.39%的人认为机非混行导致交通秩序差、通行效率低,是阻碍自行车绿色出行的主要原因。三是自行车配套设施不完善,自行车存放点日渐被停车场取代。由于缺少专门的存放点,自行车乱停乱放、阻碍交通,同时也导致了自行车丢失、损坏事件频发。

几点建议:

一是合理规划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把自行车专用道路体系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坚决的执行,因地制宜合理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路,确保自行车道网络通畅、连续。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等,设置足够通行能力的自行车道。将绿道建设从以往的满足休闲健身和兼顾弱交通性的休闲道,全面提升到主要承担高频率自行车出行和向主廊道集散自行车出行的主廊道和连通道,让自行车出行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主要出行方式。政府主管部门要意识到城市建设必须为绿色出行创造条件,而成体系的自行车道是城市绿色出行的必备条件,因地制宜设立建设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时间表。

二是对自行车道的建设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为了保障自行车道安全性和连续性,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加强机非物理隔离,并通过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高架、环岛自行车道、下穿隧道等方式提供时空连续的自行车道网络。

三是恢复自行车专用车道及其配套设施,在城市道路改扩建中重置标志明显的自行车专用车道,设置合理的停放点,加强免费自行车网点的建设。在市区内的超市、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应设立免费自行车网点、划定自行车的停放区域,恢复自行车停车场、保管站等配套设施。

四是加强城市出行管理。机动车辆乱停放占自行车道的现象从严管理;禁止机动车抢道,明确提出在保障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发展前提下,提升自行车道优先权;通过规范的管理把电动车和自行车分离开,将呼吁引导与管控结合,把电动车对自行车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改善优化自行车出行环境,鼓励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数量,组建共享单车统一管理公司,联合运营企业设置共享单车管理专项基金,设置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等,解决目前共享单车迅速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

办理情况:

杜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城区自行车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生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提倡和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高效的自行车交通系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和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的具体实践。为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城市慢行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科学统筹规划建设

一是由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市县编制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融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自201981日起,所有新、改建的城市主、次干路,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划和技术标准要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名胜古迹、公园、广场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对不按规划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项目,自然资源部门不予办理规划许可,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

二是加强和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和城市实际,加重点区域(地块)发展与商业网点、城市景观布局相吻合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市中心商业密集、人流量大的区域,建设与土地利用、城市风貌相协调的步行街大学校区、公园、公共场馆、沿水系风光带区域建设休闲步道自行车道注重便捷性,形成连接顺畅通达的微循环系统,串联居民使用频繁的公园、广场、娱乐等公共空间。依托城市支路将自行车交通系统延伸至居住区内部,增设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实现居住区与公共交通有效连接,打造“15分钟城市居民活动圈”提高绿色出行比例。目前,银川市对贺兰山路(新州路-文昌路)等4条路增设了自行车道,完成了典农河悦海宾馆至正源街段南北两侧休闲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13处公交站台港湾式改造等项目石嘴山、中卫等城市也完成了部分城市道路改造,增设了自行车停车点。

三是完善步行和自行车道相关配建设施坚持平面为主、立体为辅的原则,科学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在城区道路路段和交叉口合理施划标线、设置安全岛、信号灯以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在城市次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支路,合理设置护栏、阻车桩、隔离墩等设施,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及步行道隔离开,防止串道造成的交通事故。目前,所有设市城市在人员较密集的商业网点、客运站、公共场馆等均安排布局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设施

二、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基本路权

一是加强占道管理保障步行和自行车道有效宽度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占用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结合道路实际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在城市次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支路,合理布设公交站点,设置公交港湾,减少公共汽车进出站对自行车的影响,切实保障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有效宽度。银川市通过加大停车场(库)建设和完善城市道路“支血管和毛细血管”改造工作,最大程度发挥道路功能,进一步推进道路交通良性发展。

二是加强对占用自行车道作为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的审批和监管,除老旧居住区、学校等附近集散性较强停车需求较大的情况之外,严格限制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自行车道停车,最大程度保障自行车路权。截至目前,各地已组织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对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三、加强设施养护和维修

一是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利用共享单车等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创新模式,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建设自行车停车、步行廊道等设施,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接驳条件,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城市结合城市新建、扩建、改建道路工程公交场站、住宅小区、学校、广场、公园、医院、展馆等公共设施人流集散程度较高的交通节点,投放了共享单车,并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存取点设施,做到系统化、网络化。

二是高度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管理、维护工作,结合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组织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定期对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及附属设施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养护、维修工程质量,提高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完好率、使用率,保障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良好的通行条件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自治区建立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委、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等部门参加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管理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同系统性推进各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保障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经费的落实。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及其附属设施一并纳入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计划,整合现有专项,统筹资金投入。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坚持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内容通过“世界无车日”“公交出行宣传周”主题活动,提倡和鼓励利用公共自行车开展竞技、健身、旅游等多种活动,引导公众参与,动员居民优先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步行+自行车”交通出行方式,增强市民绿色交通出行意识和热情推动低碳生活。

感谢您对城市自行车道系统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建立完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设施与环境,倡导绿色出行,让道路交通逐步回归“以人为本”,促进健康宁夏建设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