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以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和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性,在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呈现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全区在教育发展、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我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
一、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顶层设计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和组织要将其提升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进行全局部署,引起全社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树立“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在教育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的基础上,出台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制定“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步伐。
二、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进行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区教育系统共用的“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云平台,形成大网络、大平台、大数据、大应用、大服务的智慧教育体系。云平台建设要打破各市、县区、学校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弊端,采用一套数据标准,实行统一身份认证,涵盖普教、职教、学前教育,具有网上办公、同步课堂、远程教学培训等功能。利用云计算对传统的教育信息系统、网络环境进行整合和优化,聚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支持、指导教育教学的智能决策、实施和评价等,并为教育的优质、公平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让教育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更便捷、更优质、更多元。
具体目标是:到2018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建成开放、融合、共享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在每县(区)遴选3-5所学校进行试点应用,进一步完善功能,初步建成符合全区实际的应用平台,为教育管理和服务提供智能、开放的环境。
到2019年,全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达到常态化,全面实现教师网上教研、网上支教、在线备课、在线答疑、布置和批阅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完成作业、讨论协作,实现远程互动教学。开展教师师德业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实现创客教育管理、教育培训、社区交流、资源整合等规范化、常态化。
到2020年,形成“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体系,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基本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智慧学习环境,为服务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细化教育信息化工作措施,实现统筹推进
一是加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宽带互联网全接入,实现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园局域网及老旧教育信息化设备升级改造,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班班通”。统筹解决平台运营经费问题,消除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师应用能力培训,实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全区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网络维护人员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全员培训,为学校应用空间开展教师考核管理、班级组织管理、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为教师应用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提供支撑。
三是配套建设多媒体教学及校园服务系统。为学校建设录播教室,建立名师课堂,建设、改造升级视频监控系统和IP校园广播系统等。
四是与全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资金保障
一是对全区教育系统和各学校的局域网及老旧教育信息化设备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提升信息化应用效率和水平。
二是各级财政要按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强资金保障,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陈莉萍、张文学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我区现已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以省级为单位面向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宁夏教育云平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与自治区公安人口基础信息库对接和所有应用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形成了全区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认证服务、统一管理运营、统一应用服务、统一免费使用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区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建设、教育数据集中管理、教育资源共享共用,避免了重复建设,减轻了各地信息化建设压力,提升了应用效益,节约了建设资金。平台目前提供教育资源1800多万件、各类教学和管理应用100多个。其中通过平台上的数字化校园、在线互动课堂、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应用,开展跨区域学科网络教研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平台资源服务能力,使城乡中小学、教学名师与农村教师通过互动课堂牵手结对共同发展,推动5500多名学科教师在网上组成200多个教研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基本形成了“校校用平台、人人用空间,堂堂用资源”的良好局面。
二、我区获批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
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区“互联网+教育”工作高度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宁夏代表团分团审议,在谈到宁夏实施“互联网+医疗”试点示范工作时,提出把教育也纳入其中,让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普惠更多基层群众。6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宁夏调研“互联网+教育”时指示:针对当地网速慢、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为了贯彻落实总理的指示精神,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全国探索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子,我厅组织专家编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我区教育发展实际,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以解决我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城乡山川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治理能力水平不高、教师结构性短缺且师资水平差异较大、教育技术手段落后、教育现代化发展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为导向,补齐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短板,实现了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全面建成的“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打造“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全国示范区。7月19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我区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这为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对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史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教育部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沟通,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把宁夏打造成“互联网+教育”的示范省(区)。
通过沟通,张文学委员提出“建议能否在固原五县区办学水平较好的学校中,分别确定一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使信息化水平及应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并具有辐射功能。”我厅自2014年至今,已在固原五县区先后建设了13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辐射引领带动当地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依照自治区“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加大工作力度,以互联网为手段,不断提高固原五县区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