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 编号: 12 类别: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主 办: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协办单位:
案 由: 关于“打造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生态长廊”的建议
正 文:

案  由:兴庆区作为自治区银川市的核心区,区位优势显著,资源丰富,依托现有成熟景区及沿黄河景观带,一直在打造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生态长廊及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目前,2021年被认定为首批“宁夏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兴庆区,正在实现首府中心区“+旅游”多轨衔接,多源整合,多态融合的发展趋势。

建  议:依托兴庆区旅游资源,打造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生态长廊。

办理情况:

施栋代表:

您提出的《打造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长廊》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宁夏,指出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力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和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重要意义

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有利于加快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加厚文化资源土壤,打造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推动黄河文化资源发展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和城乡空间优化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文化支撑;有利于开展文化教育宣传,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强中华各民族共风雨同命运共奋斗的认知,彰显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快构建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黄河九省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黄河干流从宁夏中卫市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境,流经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四市,清水河支流是黄河宁夏段最大支流,流经固原市,苦水河支流流经吴忠市。黄河流域覆盖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5个地级市全部国土,因此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回族自治区段规划范围确定为宁夏全域,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一)推动融合发展,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立足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挖掘黄河文化价值、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扎实开展黄河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全面摸清遗产底数、现状、特征和利用情况,系统梳理宁夏黄河文化脉络、历史遗产遗存、文化特征特色,不断推动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核心阵地。

黄河文化兴盛沃土:突出宁夏引黄古灌区在黄河流域的重要价值,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创新,严格保护黄河沿线生态环境,打造水城相依、山水环绕、人文相映的黄河标识地。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打造黄河文化遗产廊道,讲好黄河故事,传播时代价值观念,塑造系统展示宁夏黄河流域文化的兴盛沃土。

红色文化传承高地:整合宁夏黄河流域红色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战略为契机,系统推进发掘保护、理论研究、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社会宣传、教育培训和红色旅游。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的鲜活性,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走进生活,让人民群众多角度充分感受到宁夏的鲜红底色。

塞上乡村振兴乐园: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目的,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攻方向,扎实推动巩固拓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乡村旅游、生态移民等方式,深入实施综合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等提升工程,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实现产业强、村容美、经济富,绘就塞上“富春山居图”。

民族团结进步基地:挖掘地域民俗和人文风情,展现区域不同时期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思想情感、文化气质上的融合进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二)坚持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黄河金岸文化旅游长廊建设

宁夏将全域旅游纳入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规划、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启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保护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盘活。

串联黄河岸线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湖泊湿地、葡萄酒庄等资源,发挥旅游景区带动作用,推动黄河岸线景区提档升级,发挥其展示黄河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统筹兴庆区黄河岸线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加快推进黄河岸线兴庆区至吴忠段服务驿站、观景平台、自行车道等设施规划建设。培育“黄河两岸”“稻花香里”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黄河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生态旅游、水上休闲运动等旅游系列产品,实现水陆通景、处处皆景,打造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现代景观为一体的多层次黄河岸线特色旅游带。树立精品民宿就是旅游目的地理念,围绕提供定制化产品、管家式服务,着力打造以乡村民宿为支撑的乡村旅游产品新业态,推动黄河沿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坚持用好生态建设成果,打造“星星的故乡”旅游目的地,塑造并拓展宁夏文化和旅游新形象、新视野,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推介活动,立体化、多角度展示美丽新宁夏,吸引游客来宁旅游。

(三)做大核心景区,完善提升旅游配套设施

科学确定一批有代表性的黄河文化旅游地标,不断提升黄沙古渡、军博园、黄河外滩等景区建设,深度开发黄河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水上休闲运动等旅游系列产品,完善兴庆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黄河旅游休闲度假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景区、旅游休闲街区、自驾营地,把兴庆区打造在宁夏有影响力、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指导兴庆区按照《黄河公园(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保护规划》要求,高质量谋划一批项目,统筹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综合展示黄河宁夏段的历史文化,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重要地标。

(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打造黄河文化品牌

围绕“塞上江南”美名,造就“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擦亮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响“天下黄河富宁夏”品牌。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人文资源、地域文化特点和农耕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为引领,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大力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体验产品、黄河乡村旅游产品、黄河旅游演艺产品。串联沙坡头、黄河大峡谷、军博园、黄沙古渡等主体景区,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实施精品民宿、研学旅行、主题客栈、自驾营地等特色旅游项目,探索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发展沿黄文化旅游核心带。依托黄河生态旅游带打造文化创意、会展服务、商务旅游等高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全区不断加强黄河文化旅游市场推广,办好黄河感恩节、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金岸(吴忠)国际马拉松、中国宁夏(沙坡头)·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黄河数字音乐节、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节事活动。加强沿黄流域省区交流合作,联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同促进黄河“几”字弯区域联动协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三、进一步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廊道产品开发

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坚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创新驱动上、突破点放在改革开放上,着力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地标,加快推动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文旅融合,完善文旅产业体系。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实施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项目,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1+1>2效应。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立足宁夏特色地域文化,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遗迹等,挖掘文化内涵,研发更多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真正将文化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相继推出《贺兰山盛典》《岩石上的太阳》等文旅演艺项目。依托葡萄酒文化,打造特色小镇和经典酒庄,大力发展体验游、休闲游、养生游。依托黄河农耕文化,推进沿黄乡村景观改造升级,发展特色民宿、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旅游体验项目。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富民战略部署,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推进一批乡村民宿发展,提升旅游对贫困村的带动力。严格落实生态立区战略部署,推进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推动贺兰山、六盘山、罗山、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保护开发沙湖、沙坡头、哈巴湖等生态修复旅游产品,完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推出一批集休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养生基地。开发研学旅游差异化产品,设计推出一批特色化研学旅游线路,创建一批国家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二是整合区内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围绕“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整合区内资源,统筹开发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文化和民俗资源,通过业态提升与创新,打造黄河文化、沙漠生态、葡萄酒庄、美丽乡村四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具有新鲜感和体验感的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以黄河流域为脉络,整合沿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以沙湖、沙坡头、镇北堡影视城、水洞沟、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等标志性景区为重点,开发高品质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黄河坛、贺兰山森林公园、鸣翠湖、星海湖、黄沙古渡等自然景区为重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景区休闲体验质量。打造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旅游、西夏探秘游、自驾车旅游、工业旅游、商贸会展旅游、夜旅游八大专项旅游产品和大漠黄河、仰望星空、烽火长城、自驾旅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开发温泉养生旅游、乡村民俗体验、冰雪运动、三大冬季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低空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富度和特色化,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构建更为完善的产品体系。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