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编号: | 015 | 类别: | 其他 |
---|---|---|---|---|---|
主 办: |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协办单位: | |||
案 由: | 关于政府出台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 ||||
正 文: | 由于农业产业的一产已初显规模,而农业二、三产业由于政策的限制,发展缓慢,而通过二产和三产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
办理情况: | 施栋代表: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关于政府出台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 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扣产业振兴目标,聚集资源、聚合力量,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全区农业增加值356.2亿元,增长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89元,增长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八位。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2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9%,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9%。 我区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如您在建议里所提的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厅在全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葡萄酒、奶牛、肉牛和滩羊、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的实施意见》(宁农(产)发〔2021〕3号)和《全区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宁农(产)发〔2021〕11号)等政策意见,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到2025年,全区培育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每年培育1—2个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的典型县,打造葡萄酒、乳制品、肉制品、蔬菜等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实现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支持。 一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提升按标生产水平。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以优质高效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酿酒葡萄优良品种繁育和标准化基地改造升级;每年新建5000亩以上的优质粮食原料基地20个;建设千亩以上露地蔬菜和200亩以上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打造全国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培育自治区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2个,滩羊标准化示范场10个,支持海原县、盐池县分别建设肉牛、滩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县。以循环发展为重点,每年新建优质奶源基地1-2个。支持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乳制品加工基地,推进饲草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每年创建及改造提升5个全国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支持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个,培育自治区级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创建自治区级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建设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为抓手,推动盐池滩羊肉、吴忠牛乳、宁夏菜心、盐池黄花菜等优势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对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每年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3个。 二是打造集约化加工链条。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加工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利益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质优价廉的非食用加工产品。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每年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组织育种育苗、生产基地、仓储设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电商平台、融资机构等经营主体共同发力,一体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工园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支持建设产业集中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吸引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成长为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实现集群发展。支持加工园区建设物流、研发、质检、电商等配套设施,创新服务形式,优化生产环境,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创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农资、农机、农艺、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疫病防控、农机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等全程专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 三是健全绿色化产业体系。以“绿色高端”为目标,围绕产业前端、中端、末端,建设全链条绿色化发展模式。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扎实开展“三百三千”农业科技推广行动,集成推广适应性广、实用性强的绿色技术模式,促进种养循环、产加一体、草畜配套,支持重点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鼓励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健全地方标准体系。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健全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地方标准体系。通过对外在环境、内在品质的检验检测、量化分析等,精准挖掘产品内在品质,建立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团体标准体系。建设质量安全体系。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全程质量管控,建立并落实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和质量追溯等制度。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健全监管名录,强化固定监测和日常巡查检查。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推进诚信生产经营。推动农业生态价值转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改造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特色小镇、精品农庄、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每年改造提升休闲农庄40家,推介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5条。 四是建立品牌化营销体系。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宁”字号品牌影响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和区域优势,做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牛奶”“宁夏六盘山牛肉”“盐池滩羊”“宁夏枸杞”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设“高端奶之乡”“葡萄酒之都”“高端肉牛生产基地”“滩羊之乡”“冷凉菜之都”。对围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给予检测、认证费用补贴,促进产业与品牌融合发展。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多渠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每年支持做优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品牌5个,培育名特优新产品品牌10个,支持企业参加全国性及区域性展会和宁夏品质中国行等系列活动,推动宁夏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长三角、挺进粤港澳地区,推进优品变名品,实现商品价值最大化。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完善“宁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乡味宁夏”、直播带货等网络平台作用,促进绿色食品产销衔接。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通过1688、天猫、聚划算等线上优质电商平台及盒马生鲜、大润发等城市线下连锁超市资源,发展优质农产品线上交易,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实施“物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田头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分解包装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精神,全力抓好《全区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全面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为我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
附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