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编号: 006 类别: 发展规划及工业交通
主 办: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协办单位: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
案 由: 关于打造宁夏黄河流域生态旅游产业带的建议
正 文: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这里聚集着以黄河、大漠、草原为特色的众多旅游景点,既有塞上江南雄浑壮观的景色,也有众多神奇的传说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同时,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地理和生态地位特殊,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作用重要。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为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建设,打造宁夏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区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提出,要立足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全力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综上所述,对打造宁夏黄河流域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议

一、抢抓黄河主题公园建设机遇。黄河主题公园建设是黄河九省区的统一行动,建设期为3年,立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宁夏的文旅融合应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黄河两岸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为重点,着力推动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文化和旅游相促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推进军博园、薰衣草庄园、兵沟黄河大峡谷、黄沙古渡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托黄河岸边“塞上江南”美景和“天下黄河富宁夏”美誉,建设银川黄河、吴忠青铜峡、中卫沙坡头休闲度假区,打造标志性黄河主题公园。

二、充分展现宁夏黄河段的独有特色。发展独具特色的宁夏旅游,就要深入挖掘黄河宁夏段这一优势历史文化资源。能被冠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是因为黄河宁夏段水势极为平缓,两岸高出正常水位,较少有决口之患,非常适宜开渠直流灌溉,这是黄河造福宁夏的根本前提。应抓紧整合黄河大峡谷、青铜峡水利枢纽、黄河楼以及主干道水域、古灌区、灌溉农田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宁夏黄河文化旅游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黄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并非依赖单一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在文旅融合和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应当依托和结合宁夏其它特色旅游文化,例如大漠文化、边塞文化等,将多种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丰富黄河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景区的品位,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提高宁夏黄河文化旅游竞争力。

三、挖掘宁夏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地,全方位、多视角集中展示黄河流域宁夏段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拉近游客与黄河的距离体验和感悟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大力宣传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围绕讲好“黄河故事”,推出一批普及读本,培养一批宣传人才。通过建立黄河文化学堂、举办黄河文化讲座等,让黄河文化“动”起来,不断扩大宁夏黄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合利用宁夏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与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抢占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相关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情景再现、虚拟成像,开发视听娱乐、演绎观赏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成具有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创意体系。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做强宁夏黄河文化产业,擦亮“天下黄河富宁夏”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黄河文化产业与体育、康养、中医药等产业共生共赢。

办理情况:

张艳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宁夏黄河流域生态旅游产业带的建议》收悉,经我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表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寄予宁夏人民殷切期望,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年来,我厅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着重围绕自治区党委印发的《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立足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打造,依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着重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起点谋划黄河文化彰显区建设。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部署要求,聚焦谋划建设黄河文化彰显区目标定位,积极对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题研究,起草形成《关于落实先行区建设要求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5)》《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规划》《黄河流域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等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加固“四梁八柱”,坚定不移走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推动黄河文化彰显区向科学化、精准化迈进。

二、大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工程。加强对黄河宁夏段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阐发阐述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组织开展全区黄河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古代典籍等重要文化遗产底数。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自治区、市县(区)人民政府就涉及黄河文化遗产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宁夏历史遗留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加强黄河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明长城、固原古城等黄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推动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三、着力提升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举办宁夏文物旅游创意大赛,围绕贺兰山岩画、古长城、水洞沟、须弥山、岩画、珍贵馆藏文物等我区黄河流域文物,通过旅游产品创意设计,评选优秀作品29件。举办“黄河在咆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图片展”、“长渠流润宁夏川”摄影作品展等黄河文化主题展览,开展“用邮票讲好历史故事 传承黄河文化”研学活动、“文博与邮票—用邮票讲好黄河故事”研学活动,推出“国家名片—文博与集邮”黄河文化保护系列文创产品。开启“云”游看展新方式,推出网上展览20余项,展示活动近300期,总浏览量突破200万人次。实施非遗富民惠民,命名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35个。实施非遗扶贫“百千万”行动计划,推动特色农副产品、非遗商品与车间、营销平台对接,闯市场、打品牌、助增收。评选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5个,其中8个入选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线上线下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系列活动近230项,网络平台“云赏非遗”点击量达500多万人次,“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销售额近百万元。开展“非遗游宁夏”踩线活动,推动非遗项目和产品融入景区。联合沿黄九省区举办“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非遗大赛活动,被文旅部列入黄河流域非遗重点活动。

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繁荣艺术创作。围绕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等重大主题,推出《花儿与号手》《不到长城非好汉》《六盘鸿雁》等一批优秀剧目。推出交响组曲《黄河金岸》、歌曲《神圣的母亲河》等各类艺术作品。实施宁夏戏曲振兴工程,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演艺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旅游企业创排《沙坡头盛典》《黄河谣》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演艺项目。创排反映我区治沙精神的现代京剧《花漫一碗泉》、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小康,你好》《宁夏情》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围绕深入挖掘我区地域文化、特别是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高水平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选手数量和作品质量创历年新高。筹划举办根与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支持银川市举办“天下黄河·魅力银川”第四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搭建黄河流域省区城市交流平台。支持中卫市举办2021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全国性知名数字音乐节事活动。

五、积极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整合提升。围绕区内旅游资源空间格局,按照“一核两带三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以黄河国文化公园(宁夏段)规划建设为契机,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先后评定命名了沙坡头旅游度假区、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等6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做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前置性准备工作。新评定了20余家A级旅游景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2个景区顺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5A级景区质量评审。统筹安排资金600万元,委托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对区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为资源整合高效利用打下基础,普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印发《<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配套下发相关创建考核标准,并派专人对旅游景区提质升级、乡村休闲业态打造、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布设等进行指导,支持东部环线游客集散中心、中卫市沙漠之城配套项目、隆德县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项目建设。

六、持续推动黄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统筹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争创银川黄河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沙坡头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六盘山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着力构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和智慧旅游新平台、新高地。实施旅游铸魂提质工程,推动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融合重组优化,谋划和打造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梳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80个,举办招商项目“云发布”“云推介”系列活动,近20万人在线参与。23个项目列入2020年自治区重大项目清单。挂牌成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海)促进中心”,对接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携程、阿里、洛可可、复星国际、深圳华侨城等大型企业来宁考察洽谈,围绕创意进景区和新业态产品开发签署5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印发的《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部署要求,高起点谋划和推进黄河文化彰显区建设,全面调查梳理黄河(宁夏段)文化遗产资源,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精髓,加强对黄河宁夏段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依托黄河、长城、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开发大漠黄河、文化黄河等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精品景区、特色旅游小镇、自驾车房车营地,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