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编号: 第121号 类别: 农林牧业及水利建设
主 办: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协办单位: 自治区财政厅
案 由: 关于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的建议
正 文:

农作物秸秆是人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畜禽饲料的有效供给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市场资源,加速对农作物综合利用,不仅是农业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平罗县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45万吨,2018年通过各类项目及企业收储27.2万吨,仍由17万吨秸秆未收储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处理困难,存在防火等安全隐患,对秸秆禁烧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一是玉米秸秆收储难度大。玉米秸秆销售渠道有限,玉米捡拾打捆机械少、捡拾打捆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秋季降水多秸秆变质腐烂,导致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二是沟渠、荒滩杂草多。区市县只对玉米秸秆收储补贴,对沟渠、荒滩杂草无收储政策,造成秋冬季节秸秆焚烧现象严重。三是小麦秸秆处理难。秋收后作物秸秆未处理,存在农户偷烧秸秆现象。而区县对小麦秸秆收储无相应补贴政策。四是收储的部分秸秆无有效的处理办法。除水稻秸科销路通畅外,其他作物秸秄都存在收储后无法处理问题。不收储农户直接焚烧,但收储后又无堆放场地,防火安全隐患大,急需出台农作物秸秆转化和高效利用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
    1.出台农作物秸秆转化和高效利用相关政策,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2.研究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转化利用中经费不足的问题。

办理情况:

姜艳、马文燕代表:

农业是我区的基础产业,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全区农作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14%。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立区战略高度来看,秸秆利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财政厅高度重视建议的办理工作,对建议开展了深入研究,分别提出了办理意见,农业农村厅作为建议办理牵头部门,厅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处(室、局)具体负责办理。现就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农作物秸秆转化和高效利用相关政策,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和《关于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意见》,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重点领域去推进,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径,制定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政策推进措施。2017年自治区发改委、原农牧厅共同制定了我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宁发改资环函[2017]512号),提出了我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目标、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统筹谋划了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自治区发改委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能源发展规划,先后批复了宁夏源林5万千瓦、灵武华电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对秸秆综合能源化利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我区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很多好的利用模式需要我们进行总结推广,如:同心县引进的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公司三聚环保专有技术,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缓释炭基肥,年处理秸秆20万吨,实现了从田间来到田间去的循环再利用;灵武市郝家桥三园草制品专业合作社,利用水稻、小麦、芦苇等秸秆加工草袋、草绳、草支垫等,年加工处理秸秆10万吨左右;宁夏卿龙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农林废弃物秸秆加工成型燃料;宁夏瑞威尔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周边养殖粪污及农作物秸秆进行混合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我们将现有扶持政策基础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并将秸秆收获、切碎、收贮等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不断建立和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扶持体系,推动我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关于“研究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转化利用中经费不足的问题”的建议。

“十三五”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的支持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逐年增加,从2015年不足3000万元,到2019年已达1.4亿元,4年增长4.6倍。在政策扶持方面,一是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项目2018年开始,每年预算安排8000多万元,对全区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荐深翻还田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粉碎深翻还田和秸秆收储加工等给予补助;机械化深翻还田每亩补助20元,机械捡拾打捆、收储加工利用每吨补助50元。二是实施银北盐碱地农艺改良项目,安排银北百万亩盐碱地秸秆培肥改良资金2200万元,每亩补助40元。三是实施蔬菜产业项目,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每亩补助500元。四是对饲草料收贮加工经营主体,收贮秸秆100吨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户,每吨予以100元补助。在技术支撑方面,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青贮、氨化、酶贮、微贮等饲料调制技术规程,形成了一批秸秆黄储窑储技术、机械化秸秆捡拾打捆(包膜)技术、生物反应堆技术、粉碎深翻还田技术、沼气沼肥技术、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生物质供暖技术、生物酶造纸预处理技术等农业废弃物利用典型示范模式。全区建设了一批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了“种植户+加工配送+养殖户”的饲草料加工生产供应体系。市场化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形式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016年开始,自治区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纳入5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之中。从今年开始,建立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秸秆资源利用台帐建设工作,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抓好相关项目配套政策的落实,着力构建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用优先、科技支撑的秸秆收集储运服务体系,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环节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策并举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我厅将与自治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