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产生“五种效应
发表时间:2019-09-12 09:57:12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 阅读量:
【字体:

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是我区规划建设的区域创新先导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自2017年启动建设以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水平大幅提升,拉动效应显著。2018年,沿黄试验区内有R&D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为46.5%,远高于全区25%的水平;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33.04亿元,是2016年的1.85倍,占全区的72.5%;规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16年的0.93%提高到了1.36%,增长了0.43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区0.89%的平均水平。沿黄试验区不但聚集了全区绝大多数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而且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对全区研发投入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是科技创新产出量质齐升,示范效应明显。沿黄试验区聚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组织实施重大、重点项目69项。煤炭间接液化关键设备、高端智能控制阀、中国标准动车组铝镁合金枕梁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2016年—2018年,试验区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92件增长到409件,增长1.4倍,占全区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55%;万名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3件增长到52件,增长1.6倍,远远高于全区水平;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302亿元增长到361亿元,增长1.2倍;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1%增长到25%。沿黄试验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产出水平日益提升,对全区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科技型企业培育扩规提质,集聚效应显现。2016年—2018年,沿黄试验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55家增加到108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96家增加到410家,增长均超过2倍;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0家。以上三类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占到了全区总量的71%、59%和60%。从园区看,银川经开区和石嘴山高新区以明显优势集聚了全区52%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他园区的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基本都实现了翻倍甚至翻几倍的大幅增长。沿黄试验区已成为我区科技型企业培育的主战场,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四是科技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开放效应释放。以沿黄试验区为核心载体,建立了以北京、天津、上海等8个省市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6家大院名校为主的“8+6”合作体系。围绕试验区内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组织实施了147项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引进转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100多项。挂牌成立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中国枸杞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沿黄试验区不断探索东西部科技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充分释放出宁夏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五是创新创业资源不断汇聚,洼地效应凸显。从创新创业载体看,2016年—2018年,沿黄试验区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从7家、7家增加到11家、19家,全区现有的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均集中在沿黄试验区内,且所有园区实现了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的全覆盖。从创新平台看,沿黄试验区内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从2016年的130家增加到2018年的190家,增长1.5倍;在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牵引下,组建了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从创新人才及团队看,沿黄试验区内共有院士后备人才3人、科技领军人才13人、科技创新团队35家(均在企业),分别占全区以企业为依托的100%、76%、85%。沿黄试验区已初步形成引导、吸纳、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洼地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