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人民政府
  • |
  • 登录个人中心

中卫市抓实“三大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发表时间:2018-05-17 16:34:00 来源:中卫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抢抓草畜产业逐步形成脱贫产业带。抢抓退耕还林(草)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狠抓人工种草、补栏扩量、品种改良、动物防疫等重点工作,逐步将草畜产业发展为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兴仁-徐套-喊叫水、西安-树台、史店-曹洼-九彩-李俊、李旺-七营-三河三个草畜产业带。全市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50万亩,建成三河饲草加工配送中心、曹洼精饲料加工中心。投入补贴资金1000万元,为建档立卡养殖户配送饲草料,全市贫困地区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7.4万头、222万只、36.1万头、459.8万羽,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24.6%,其中西门塔尔、安格斯高端基础母牛饲养量达1.73万头,占饲养量的7.3%。贫困地区建成肉牛养殖专业村14个,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培育养牛养羊专业合作社118家。贫困群众养殖业收入达到691.2元,占总收入的9.32%

牢抓特色种植业夯实贫困地区种植基础。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制定出台《中卫市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配套制定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推进措施,加大涉农产业扶持资金整合,支持构建了区域化发展枸杞、硒砂瓜、马铃薯、苹果等特色产业扶贫体系。枸杞产业以中宁引黄、扬黄灌区为核心区,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全市枸杞总面积达到35万亩,枸杞总产量达4.9万吨,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161.6亿元。硒砂瓜产业以品质品牌保护和绿色扶贫为重点,建成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基地40万亩、有机硒砂瓜生产基地15.6万亩,生产规模达到86万亩,实现总产量112.7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形成了以环香山地区为核心、横贯东西的百公里百万亩绿色脱贫产业带。马铃薯产业以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和加工专业化为重点,加快标准化、优质化生产进程,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建成了以海原库井灌区和雨养旱作区为主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贫困地区农民种植业收入达到1764元,占总收入的23.8%

    狠抓劳务输出业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准确把握和顺应贫困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制定了《贫困群众“离土”脱贫政策规定》,提出了四个方面23条具体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配套服务,鼓励和帮助更多农民逐步减少并脱离对土地的依赖,增加务工就业收入,培育形成了务工就业、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离土扶贫”品牌。通过“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方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累计培训贫困人口3万余人,巩固和发展6个驻外劳务服务中心、15个千人以上劳务基地、10500人以上劳务基地,不断强化劳务基地对劳务输出的聚集带动效应。推动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宁夏瀛海天祥建材有限公司入选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宁夏银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海原县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9个企业入选宁夏就业扶贫示范基地,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培育发展运输专业村5个,有近5000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进入交通运输行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培育剪纸刺绣专业合作社8家,带动1788名贫困家庭妇女从事剪纸刺绣。加大特色餐饮培训,有4700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经过培训从事特色餐饮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年均创收5亿元,贫困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562元,占总收入的46.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