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财政扎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表时间:2018-04-17 16:22:00 来源:自治区财政厅 阅读量:
【字体:

         生态环保是基本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力促生态文明先行区宏伟目标如期实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自治区政府专门在两会结束后召开环保治理重点任务现场交办会,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自治区财政认真贯彻有关精神,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面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推进生态立区战略实施意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治区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做好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生态立区”战略上来,通过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完善体系、建立机制、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力促2018年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紧盯目标,扎实做好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今年,全区各级财政按照泰峰书记和咸辉主席的指示要求,围绕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统筹安排资金80.09亿元(不含逐步下达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计中央专项全部下达后,生态环保资金总投入将超过90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安排32.57亿元,比去年20.02亿元增长62.7%(含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预算追加安排的环保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5.2亿元,比去年17.7亿元增长42.4%2018年提前下达资金较去年多6.58亿元)。市县22.32亿元,比去年13.3亿元增长67.8%一是盯住考核目标抓投入结构。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水十条及和中央环保督查组要求,重点整改任务要按期完成、大气污染财政投入须逐年增长、水染防治早见成效。因此,2018年环保资金重点支持方向是:大气污染防治资金57.8亿元,重点支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任务较重的市县。水污染防治资金15.5亿元,重点支持“一河两湖”和固原清水河、葫芦河、茹河、泾河、渝河等5条河流治理,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以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任务较重的市县。土污染防治资金6.78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治理。二是盯住重点工程抓责任到位。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及资金筹措方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计划投资14.01亿元,其中自治区分两年安排11.27亿元,银川、石嘴山两市筹集2.74亿元。截止目前,自治区财政已拨付9.77亿元(其中20175.3亿元,20184.47亿元)、剩余1.5亿元为就业安置资金,将根据银川、石嘴山两市安置需求及时安排拨付。清水河固原城市过境段人工湿地II期工程通过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专项安排资金3082万元,推进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问题全面落实。按照因素法分配各市县的专项资金,要求各市县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紧盯项目进度,力求早见实效。三是盯住重点任务抓实预算执行。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政策效果及时显现,自治区财政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考核等各项准备工作。326日,已会同自治区环保厅一次性下达2018年环保污染防治投资计划9.41亿元,拨付资金4.4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的污染治理5亿元根据发行情况及时拨付。

三、完善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进一步转变思路,切实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力推进污染防治。一是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从2018年起,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财政奖罚政策,将各市、县()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8项指标作为考核挂钩标的,实施考核奖补和处罚。倒逼市县(区)政府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推进“生态立区”战略实施。二是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将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相关项目纳入项目库并实施滚动管理。三是改进财政支持方式,会同自治区环保厅做好环保专项资金因素法分配,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促进生态治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污染防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政府切实担负起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凝聚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施策、齐抓共管。2018年中央和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统筹用于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资金预计超过90亿元,我们将与环保、发改、住建、国土、农业、水利、经信等部门密切配合,聚合思路和资金,形成合力,力促我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