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两会关于加快建立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安排部署,有力推进保民生稳就业系列政策落地落实,银川市从“放、管、服”三方面积极谋划,推动“地摊经济”有序发展。
(一)“放”的方面,应放尽放、稳步有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标准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允许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开放区域、开放时间、开放标准,建设品质化、规范化、多样化外摆摊点,逐步引导“地摊经济”融入城市机体。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规范建设集消费需求、交通保障、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特色街区,统一服务标准,深化特色、独有元素,营造繁荣有序的经济环境。如:西夏区为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取缔了脏乱的早晚市,先后新建了6家马路市场,目前共有马路市场8家。永宁县为县城15个片区划定1500平米的经营摊位,摊位数量超180个,可解决周边近6万居民的生活所需。二是有序开放早晚市。在确保食品安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不违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等前提下,可施划早点摊位,实施统一备案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限时限区域的占道早市、夜市,实行规范管理。如:兴庆区对夜市进行规范管理,晚上7点封路,安排人员逐个店铺巡逻检查,要求每家商户维护好自家商铺门前的卫生、秩序和绿化,11点统一时间吹哨撤市。贺兰县规定每晚7点到10点,沿街餐饮企业可出店经营,将实施范围扩展到整个县城建成区。三是推行“潮汐管理”模式。可根据辖区街道社区的实际需求申请,在离农贸市场、大型商超较远的居民小区内部或周边设置临时交易点,开展农副产品销售、农民自产自销果蔬等经营买卖活动,实行划区定点备案管理,积极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二)“管”的方面,依法依规、温情温度。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适应的“地摊经济”监管新机制,将环境卫生与公共秩序作为发展“地摊经济”的底线,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守法经营、安全经营、环保经营。一是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按照多样化、品质化、特色化要求合理确定放开区域、开放时段、经营范围、展摆标准,确保开放有序。二是实行流动摊点临时占道经营划区域和登记备案,一点一证,并实行摊点摊区网格化监管,不得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园200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对违法违规经营的摊点及时清理取缔。三是摊点经营者必须履行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疫安全和商品质量保障责任。对不服从管理、不维护环境卫生以及有其他不当行为且经教育拒不整改的各类商业经营者,取消其在全市任何外展地段经营资格。
(三)“服”的方面,全面周到、创新方式。增强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思维,积极做好保障服务,尽最大努力为“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为市场的恢复带来新活力。一是规范管理,对流动摊点设置明显标志,注明占用区域、经营项目、经营时间、摊点编号、安全提示、现场管理负责人等内容,同步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二是全力做好帮扶服务,由妇联、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协调金融机构,为困难人群提供短期低息的地摊贷款等,以更好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城市良好秩序。三是对摊点经营者给予用气、用电等安全指导,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隐患排查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