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庆区街头和西夏区怀远市场,经常看到有人推着小车售卖自制辣条,这些辣条能放心吃呢?”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辣条”后,有读者拨打新消息报热线电话咨询。记者3月19日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获悉,我区从即日起全面强化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排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对流通领域的“辣条”产品和辣条加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求辣条生产严格实施生产许可制度,未取得生产许可不得生产加工辣条等休闲食品。
不合格“五毛食品”下架退市停止销售
即日起,我区将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集中力量对校园周边、食品批发市场、辣条加工小作坊进行拉网式排查,特别是对售卖河南省兰考县宁远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尉氏县欧飞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平江县钧力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平江县味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虾扯蛋”辣条、“亲嘴板筋”辣条、“爱情王子”辣条、“黄金口味棒”辣条等要立即下架退市、停止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理。
不仅如此,还要求监管部门紧盯价格低廉的辣条、辣片、果脯、糖果、果味饮料及油炸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等食品,进行全面检查整治,对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超标等问题进行监督抽检,不能提供溯源证明、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五毛食品”一律责令经营者下架退市,停止销售。
辣条加工严格实施生产许可
针对辣条生产企业,我区将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实施生产许可。根据调味面制品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将其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作为单独单元,生产许可证内容为“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按照相关要求,对新申请许可的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实施许可;未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生产加工并销售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
同时,要求监管部门督促企业严把质量安全关,要保证生产条件持续符合许可要求;严格控制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要求企业在选址、原辅材料存放、设备清洗消毒、卫生条件、人员健康状况等方面,都要符合相关规定;严格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重点是“三剂”,即防腐剂(脱氢乙酸等)、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着色剂(胭脂红、日落黄等),严禁使用富马酸二甲酯等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不具备自检能力的,要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要立即查明原因、召回产品、切实整改;严格规范产品标签标识,严禁不标注、部分标注或虚假标注生产企业信息、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执行标准、成分或配料表等信息;严格履行进货査验、生产过程记录等法定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大对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抽检力度,做到生产企业全覆盖,重点检验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等项目。抽检发现不合格的,要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召回产品,并依法处置。(记者 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