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公开
  • 索引号: 640000/2022-00069
  • 责任部门: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 标题: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
    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 成文时间: 2021-12-31
  • 发布时间: 2022-01-18
  • 发文字号: 宁政办发〔2021〕108号
  • 有效性:有效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
    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21〕10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10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指示精神,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和面临的风险挑战,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对于保障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意义重大。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锚定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时代坐标

    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准确把握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锚定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的时代坐标,抢抓战略机遇,强化底线思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强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调控能力稳步增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严控基本农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101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70万吨以上。持续强化储备粮分级管理责任,调优自治区储备粮结构和数量,自治区、市、县三级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宏观调控基础不断夯实。持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多渠道拓宽粮源,有效化解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确保全区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十三五”末,自治区级原粮储备45万吨,市县级原粮储备3万吨,自治区、市、县三级应急成品粮储备1.8万吨、食用植物油1.1万吨,储备规模始终保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之上。

    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重点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智能化改造,实施粮食产业化项目83个。支持“粮食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军供企业推进应急供应、成品粮储备、放心粮油等“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末,全区纳入粮食流通统计的粮油加工企业180家,年加工能力76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4亿元。

    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认真落实《宁夏“优质粮食工程”三年实施方案》,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124个,建设“好粮油”示范县5个、示范企业30个,示范县优质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绿色储粮、智能化储粮、粮油加工新工艺改造和优质粮食销售体系建设,培育“中国好粮油”产品4个,“宁夏好粮油”产品41个,有效提升了宁夏粮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4个,实现产粮大县和粮食主产县全覆盖。完善以自治区粮油质检中心为龙头、市县粮油质检站为骨干、储备企业检验室为基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7个,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粮油储备物流设施大为改善。全面落实《关于改革完善宁夏粮食储备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粮安工程”,新建粮食仓容40万吨,维修改造仓容73.7万吨,“四合一”绿色储粮升级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有效保障了粮食储存安全。改造提升粮食加工企业物流功能,原粮“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运输加快推进。到2020年,全区粮油储备标准仓房总仓容达到307.3万吨、总罐容9.5万吨,比“十二五”末上了一个新台阶。

    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职能得到加强。全面承接原民政部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职能和商务部门应急救灾商品代储职能。扎实推进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体系建设,落实粮食应急加工企业74家、应急承储企业76家、应急配送中心46家、应急供应网点305个,实现全区所有乡(镇)、农场、社区全覆盖。完善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粮油价格监测点90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启动粮油、物资应急保障机制和价格监测日报机制,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粮油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

    粮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建设小麦、稻谷、玉米等科技创新应用平台10个,建立粮食产业技术联盟9个,实施科技创新项目90个,取得专利23项。深入推进现代粮仓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建成大农户科学储粮仓861套,有效减少了粮食产后损失。持续实施“人才兴粮”工程,通过开展技能大赛、技术攻关、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适应新形势下粮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完成了覆盖全区5个地级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下属11个储备库的“粮安工程”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实现了自治区级平台与国家平台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建成宁夏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储备粮库三级业务联动管理。完成宁夏粮油批发交易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提升了国家粮食宁夏交易中心与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对接和交易信息发布功能。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既面临着难得的新机遇,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挑战。

    (一)新机遇。从国际看,国际粮农机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效果逐步显现,各国促进国际粮食市场有序流通、维护世界粮食市场总体稳定的愿望增强。我国应急救援与国际社会的联结程度日趋紧密,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能够缓解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需求。从国内看,我国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体系基本成型,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不断向好。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出台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政策措施,将“保粮食能源安全”纳入“六保”任务,各级各部门对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宁夏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且宁夏粮油品质优良、性价比高,有着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品质优势。党中央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和光荣使命,为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二)新挑战。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挑战依然严峻,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交锋碰撞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冲击国际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从国内看,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质量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凸显,粮食产业竞争力较弱,异常气候和极端天气加剧了粮食生产不稳定性。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完备,储备品种较为单一,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迫在眉睫。从宁夏看,粮食产需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加之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依然不高。同时,宁夏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应急物资储备任务艰巨,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任重道远。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立足区情实际、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新阶段发展需求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尽管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内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两个“只增不减”面临较大压力,主要口粮产出由供给有余变为产不足需,给保障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二是粮食品种结构失衡矛盾凸显,储备粮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特别是储备小麦对外依存度高达93%,粮源保障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三是现有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薄弱,危仓老库占比较高、绿色储粮仓容缺口较大,设施设备陈旧,流通成本较高,不能满足粮食和物资储备需求。四是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薄弱,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尚需优化。五是储备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储备尚未完全建立,农户存粮日趋减少,应急状态下抗风险能力偏弱。六是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人才引入机制还不健全,现有专业人才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难以适应新时代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需要。

    第二章  奋力开创粮食和物资储备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是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主动权,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政治责任,筑牢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根基。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制,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活力、促升级,巩固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努力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兴粮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奋力开创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储备、价格、补贴等宏观调控手段,稳定粮油市场供应。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聚焦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着力在体制机制、监管方式、调控手段、储备优化、协同高效等方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强化创新引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推进粮食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储粮、节粮减损,弘扬勤俭节约美德,推动建设爱粮节粮型社会。

    ——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坚持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以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优化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布局,形成自治区、市、县有效衔接、功能完备、互为补充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三级网络体系,构筑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防线。

    ——筑牢底线,保供稳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底线思维,加强粮食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管,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风险挑战,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5年,宁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建立,粮食和物资仓储、物流能力持续优化,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防范化解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持续加强,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国家核定规模以上,品种结构更加优化,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公开竞价交易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发挥,粮食交易行为更加规范。宁夏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储备粮综合管理系统、粮库仓储智能化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壮大。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推进,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显著增加,“中国好粮油”宁夏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区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达到20家以上,实现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左右。

    ——粮食仓储物流能力有效提升。积极构建与粮食收储规模和供应保障要求相匹配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流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仓储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效率大幅提高,节粮减损成效明显。地方储备低温、准低温仓容占比达到50%以上。

    ——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断健全,检验检测能力持续提升,自治区、市级机构检验检测参数分别达到323项和166项,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对责任主体、产品流向、监测信息的快速追查,营造安全放心的粮油消费环境。

    ——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物资储备安全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应急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保障有力,基本建成统一管理、高效快捷、保障有力的物资储备体系。

    专栏1“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主要指标

    项目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

    2025年规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粮食

    储备

    1

    地方原粮储备规模满足全区供应

    4.5

    ≥4.5

    -

    约束性

    2

    原粮储备生产基地(万亩/

    -

    20

    -

    预期性

    3

    地方储备低温、准低温仓容占比(%

    -

    50

    -

    预期性

    4

    粮食完好仓容(万吨)

    292

    315

    -

    约束

    物资

    储备

    5

    物资储备库规模(平方米)

    34586

    49821

    [15235]

    预期性

    6

    新建、扩建物资储备库(平方米)

    -

    15235

    -

    预期性

    粮食

    产业

    经济

    7

    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114

    160

    7

    预期性

    8

    粮食加工转化率(%)

    80

    88

    -

    预期性

    9

    中国好粮油产品个数(个)

    4

    ≥10

    -

    预期性

    粮食

    质量

    提升

    10

    优质粮食增加量(万吨)

    -

    55

    -

    约束性

    11

    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

    97

    ≥97

    -

    约束性

    12

    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点(个)

    10

    30

    [20]

    预期性

    粮食

    应急保障

    13

    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吨/天)

    11000

    11000

    -

    约束性

    14

    应急供应网点数量(个)

    305

    310

    [5]

    预期

    15

    应急加工企业数量(家)

    74

    80

    [6]

    预期性

    信息化

    建设

    16

    政府储备承储库点信息化覆盖率(%)

    100

    100

    -

    约束性

    17

    自治区物资储备库点信息化覆盖率(%

    100

    100

    -

    约束性

     注:[]内为5年累计数。第四节空间格局

    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按照自治区“一带三区”国土空间总体布局,着眼于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实际与未来发展,科学布局粮食储备库点仓容、物资储备库点仓容、原粮储备生产基地、成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等,形成以银川市为核心,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四市为重点,相关县区为基础的粮食和物资储备新格局。

    ——优化粮食储备库点布局,提高粮食安全储备能力。全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点仓容达到80万吨以上,其中低温、准低温仓容占比达到50%以上。库点布局以适应全区及各市、县人口规模与需求为原则,银川市仓容达到30万吨、石嘴山市仓容达到15万吨、吴忠市仓容达到14万吨、固原市仓容达到9万吨、中卫市仓容达到12万吨。

    ——强化物资储备库点布局,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全区物资储备库规模达到4.98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建成以自治区级物资储备库为主体,地市级物资储备库为骨干,县级物资储备库为支点,乡镇级物资储备点为补充的四级物资储备体系。

    ——合理布局粮食加工流通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围绕铁路干线和国省级公路干道,建设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物流节点和中转仓储设施,形成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区内外的粮食加工流通产业集群。银川市重点布局发展以稻谷、小麦、食用植物油为主的粮油加工流通产业;石嘴山市重点布局发展以小麦、稻谷、玉米、食用植物油为主的粮油加工流通产业;吴忠市重点布局发展玉米、稻谷、小麦、小杂粮、食用植物油为主的粮油加工流通产业;固原市重点布局发展以玉米、薯类、小杂粮为主的粮油加工流通产业;中卫市重点布局发展以稻谷、玉米、食用植物油为主的粮油加工流通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和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粮食龙头骨干企业。

    ——加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储备粮源保障能力。以引黄灌区产粮大县为重点,每年建设自治区储备小麦生产基地、优质储备稻谷生产基地各10万亩左右,逐步实现自产小麦储备占比达到70%以上、优质稻谷储备占比达到50%以上,促进储备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口粮安全和储备粮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章  完善粮食储备安全保障体系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制,压实部门和市、县(区)党委政府责任,大力推动粮食储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第一节  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

    以确保宁夏粮食面积、产量两个“只增不减”为根本,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为抓手,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坚持依法管粮、依法治粮,聚焦粮食安全保障,围绕粮食储备数量、质量、粮食产业发展等重大关切,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应急保障、质量安全、粮食流通等规章制度。严格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粮食安全责任制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储备粮公共产品属性,加快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责任储备、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应急储备,以及储备品种和消费需求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新机制。推动在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有效增加社会储备规模。实施“引进来”战略,积极创新产销合作形式,拓宽优质粮油购销渠道,促进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探索建立保供稳市调控粮源,实施定量收购、政府补助、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收储政策。鼓励粮食贸易、储备、加工等多元市场主体入市,引导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对接,健全完善优粮优价运行机制,拓宽农民售粮渠道,牢牢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监管,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优化储备粮种类结构。按照“稳市场、保应急、保安全”要求,不断优化地方粮食储备种类、布局、结构,确保地方原粮储备规模满足区内4.5个月供应需求,银川市成品粮储备规模不低于主城区常住人口15天供应需求,其他市、县(区)成品粮储备规模不低于城区常住人口10天供应需求。

    第二节  提高粮食储备应急保障能力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优化粮食储备仓容布局,健全完善应急储备、军粮供应、应急加工和配送体系,为科学高效应对突发事件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粮食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准确把握区内外粮食供需形势,提升应急反应速度。修订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形成逐级保障、层级响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健全以专业团队为骨干、兼职力量为辅助、应急企业和网点参与为基础的粮食安全、军粮供应应急保障队伍。定期举办粮食应急专题讲座、业务培训,适时组织粮食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实战化水平。

    健全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实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完善应急粮油加工设施设备,升级储藏技术,提升粮油应急加工生产能力。建立健全以社会运输能力为主体、粮油加工企业运输能力为补充的粮油配送保障体系和以军粮供应企业为主体的军粮配送保障体系,增加必要的应急运输保障设施,提高应急配送能力,扩大应急配送覆盖范围,保障应急粮油运输迅捷安全。积极争取国家在宁夏布局建设区域性应急保障中心,不断提高粮食应急保供能力。

    强化粮食储备应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储备应急保供作用,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应急调度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档案和数据库,加强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油储备动态核查,准确掌握库存数量和质量情况,增强网点应急供应保障功能,确保关键时期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

    第三节  建设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建立粮农利益联结机制,守住守牢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底线,加强政策支持,建设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储备粮源由依靠外购向本地生产、由基础保障向安全保障、由粮食供应底线保障向满足优质粮食需求“三大转变”。

    推进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深入贯彻国家和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引黄灌区产粮大县为重点,建设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统筹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企对接,支持发展订单农业,以粮食经营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一般种粮农民为粮食生产主体,加快推进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

    完善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保险、信贷支持等多种支农惠农政策,对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生产主体种植的小麦、优质稻谷给予补助,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种植丰歉、市场波动风险防控,确保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种得下、稳得住、收得进。

    第四节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监测预警

    实施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控,全面提升粮食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和监管水平。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以“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为目标,完善以自治区粮油质检中心为龙头、市县粮油质检站为骨干、储备企业检验室为基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推进粮食快检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备的引进与应用,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推动单一检验服务向技术咨询、标准制定、检验培训等综合服务转变。加强粮食安全监测点在线快检组网能力建设,依托全国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进质量数据实时联网直报。

    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健全粮食市场“互联网+监管”监测网络,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发布系统,推进数据标准化管理,实现粮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部门协作,实时监测粮油市场供需、价格动态变化。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专业团队和专职机构建设,强化分析会商和综合研判,充分运用国家粮食数据资源和市场实时监测数据,建立权威信息发布窗口,强化预期管理和信息引导,增强粮食预警体系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时效性。

    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确保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粮食不流入口粮市场。委托国家粮食宁夏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开展自治区储备粮轮换的采购、销售竞价交易工作,规范粮食交易行为。健全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告等制度,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通报、隐患评估和防范对策会商分析,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治和早解决。加强政府储备粮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控,确保出入库粮食质量达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进“四不两直”方式监管,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完善粮食经营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对接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健全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制度。充分发挥“12325”热线职能,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坚持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裁量基准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全力营造粮食储备行业公正、透明、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实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专栏2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和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

    1.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应急粮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粮油应急仓储加工及附属设施、优质粮油配送中心、应急粮油配送等建设项目。建设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隆德县、红寺堡区等市、县(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库(配送中心)。

    军粮供应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完善五个地级市军供企业运输装卸、快检设备等,提升军粮供应应急保障能力。

    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在引黄灌区平罗、永宁、青铜峡、中宁等产粮大县建设储备小麦生产基地、优质储备稻谷生产基地,每年各10万亩左右。

    应急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对接国家综合性储备基地建设布局,积极争取国家在宁夏建设集粮油储备、粮油加工、主食加工、物流配送、网点供应、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2.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项目。改扩建宁夏质检中心标准化微生物实验室和智慧实验室;完善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市级质检站和青铜峡、盐池2个县级质检站;提升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储备安全检验能力。

    粮情实时直报体系建设项目。以骨干粮食收储企业、粮食批发市场、规模化粮食生产主体等为依托,积极建设粮食质量安全直报点,重点加强在线快检能力建设,设立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监测点,重点监测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努力实现监测数据实时联网直报。

    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从种植基地到产品加工销售质量的追溯体系

    第四章  提高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指示精神,坚持“大应急、大储备、大保障”理念,健全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加强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推动应急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显著提高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

    第一节  健全物资储备管理体系

    坚持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原则,完善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障,实现应急物资管理统一指挥、快速响应、高效协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可供应急救助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3万人的应急保障需求。

    完善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县为主、上下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自治区、市、县三级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应急物资分级储备主体责任,合理划分事权范围,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整合应用物资储备资源。摸清底数,整合物资储备资源,明确各应急单位储备管理职责,健全物资储备、应急管理、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紧急调拨协同保障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军地间应急联动合作模式。建立应急救援期间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备装备等征用补偿机制和重大救灾装备租赁保障机制,提升应急物资综合保障能力。

    健全物资储备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物资储备采购、调拨、使用、轮换、报废等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工作流程。根据储备物资特性,实行差别化管理,推动收储轮换工作由粗放型、经验型向精确型、专业型、网络型转变,实现“常储常新”,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建立物资储备重点环节监管制度,加强采购和入库管理,采取定期核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质量监管,提高物资储备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节  加强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宁夏人口和历年自然灾害状况,结合现有救灾物资储备库数量和规模,加强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物资储备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各地根据当地确定的储备物资品类、规模和结构,采取新建、改扩建和代储、分储等方式,建设一批高标准综合物资储备库。加快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物资储备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形成布局合理、南北平衡、辐射全区、规模适度、调运便捷的现代物资储备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自治区直属物资储备库建设。改扩建自治区物资储备库、自治区海原物资储备库,实现以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为主、兼顾生活类等其他物资的综合物资储备,提升自治区级应急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完善市县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完善市级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级物资储备规模,提升储备管理效能。指导永宁、贺兰、惠农、中宁等县(市、区)新建或改建县级物资储备库,实现县级物资储备全覆盖。鼓励灾害高风险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物资储备站点,实现应急物资靠前部署、下沉部署。

    第三节  建立多元物资储备新机制

    按照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并举、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并行、一般生活物资储备和专业物资储备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制定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根据自治区及各市县灾害特点与应急体系建设要求,制定或修订自治区、市、县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明确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规模、结构、储备年限等,从而满足新形势下应急救灾物资需求。制定并发布宁夏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提升家庭自救能力。

    建立多元物资储备机制。在强化政府实物储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发展社会储备、家庭储备;逐步扩大协议储备、依托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的比例,使政府实物储备与企业、商业、协议、产能和家庭储备相互补充,逐步构建多元、可靠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第四节  提升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

    加强物资储备信息网络、物流网络建设,完善物资调运应急预案,切实提升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

    建立全区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构建基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领域融合,涵盖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捐赠分配、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分发配送、应急需求等各方面信息的全区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物资储备管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全区应急物资储备配置情况“一张表”。加强对重要应急物资供求形势的监测研判、预测预警和预期引导,提升各方协同协作水平。

    完善应急物资物流网络。建立应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快递、仓储配送等比较优势,构建衔接有效、反应迅速、立体综合现代应急物流网络。加强区内应急物流网络与全国物流网络衔接,提升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提高重特大灾害情况下应急物资的快速通达能力。

    完善物资调运应急预案。制定自治区、市、县三级物资储备应急调运预案,建立物资储备应急协调调运机制,加强技术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全区物资保障指挥调度能力。

    专栏3  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有效推进自治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扩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改造一批集物资储备库房、管理用房、生产辅助用房、室外货场、观察场、晾晒场为一体的物资储备库。重点实施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永宁县、贺兰县、惠农区、中宁县、海原县等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第五章  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围绕服务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三链协同”,推进“五优联动”,使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第一节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以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基本实现粮食产业现代化。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巩固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果,统筹开展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升级,推动粮食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培育壮大一批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的全产业链粮食龙头企业,提升优质粮食市场占有率。支持大型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建设基地、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鼓励稻谷、小麦、食用植物油、特色杂粮加工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和深度融合发展,增加专用型品种、功能性食品有效供给。加快主食产业化发展,创新“主食厨房”模式,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提高主食产品产业化经营能力,不断提高附加值。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新业态。鼓励跨领域配置粮食产业和其它现代产业要素,促进粮食产业深度融合,挖掘粮食产业经济活跃增长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粮食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规范发展稻渔共生等“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粮食产业与观光农业、农耕体验、文化科普、加工体验等新产业有效衔接;加快发展粮食电商,使“宁夏大米”“固原胡麻油”“西吉马铃薯”等更多地方特色粮食产品进入知名电商平台,探索推广手机售粮、网上粮店等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粮食市场融合发展。

    第二节  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培育壮大各类粮食产业经济主体,激发粮食市场活力,推动粮食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粮食企业。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求,组建宁夏粮食集团,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自治区国资委负责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进行归口管理,负责拟订全区粮食储备规划和总量计划,提出储备粮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建议;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履行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职责,直接管理政策性储备粮区域布局、总量和轮换等计划,制定市场调控、应急救灾等调控政策,监督考核企业执行调控政策、履行政策性粮食经营管理义务。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强化储备协同管理,实行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硬隔离”,规范储备企业管理。政策性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主要承担自治区储备粮经营管理,执行中央、自治区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和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职责,负责对自治区政策性粮食收购、存储、调运、轮换等业务封闭管理,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运作规范,保证需要时调得出、用得上,切实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经营性国有粮食企业在强化粮食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宁夏粮食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现代粮食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优化产能,培育一批规模大、设备先进、产业链条长、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完善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本运营、提升产业规模、打造产业综合体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优质粮食加工和流通领军企业。支持多元粮食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积极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

    深化企业战略合作。鼓励粮食企业“走出去”,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和区域粮食交易大会等,进一步深化粮食产销衔接,实现粮食经贸合作,推动宁夏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引领打造粮食产能合作网络,拓展产业链带动上下游衔接,加大粮食品种培育、粮食加工等投入,提升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水平,全面带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第三节  巩固培育名优粮油品牌

    实施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粮油品牌,不断提高特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

    筑牢粮油品牌根基。在产粮大县和小杂粮产区大力推广优质粮油品种,实施规模种植、专收、专储、专加工和优质优价,促进特色优质粮油规模化生产。支持重点粮油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稳定优质粮源,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粮食银行”,为农户提供储粮、售粮等服务,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加强特色粮油调查统计、品质测评,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粮食产品结构调整。

    打造区域特色粮油品牌。加强粮食品牌建设顶层设计,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实现产区品牌牵引、产品品牌支撑双驱动。推进以“宁夏大米”为重点的优质粮食品牌建设,建立生产、收购、储存、加工、物流、营销、质量追溯等全产业链各环节评价标准体系,完善产品及标识管理办法,积极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增强品牌公信力和美誉度。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培育形成宁夏粮油产业“宁字号”“老字号”“原字号”特色品牌,推动“宁夏粮油产品”向“宁夏粮油品牌”转变。加强粮油品牌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品牌质量管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强化特色粮油品牌宣传。实施粮油品牌宣传“五个一”工程,通过电视、网络、杂志、报纸、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强化宁夏粮油品牌宣传推广。同时,结合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节粮爱粮宣传、推介会、国内外精品粮油展销会等重要会展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粮油品牌宣传,不断提升宁夏优质粮油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节  大力发展粮油循环经济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实现“双碳”目标要求,鼓励粮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推进多途径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建立绿色粮食产业体系。实施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加快关键粮食机械装备遴选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粮食清理、干燥、仓储、装卸、运输、加工等环节,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物耗水平;大力发展清洁环保、节能减排、节粮减损的粮食循环经济,鼓励粮食企业开展热源、水源、气源循环利用,提高经营综合效益;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提高产出效益,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粮食产业体系。

    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秸秆、玉米芯、稻壳米糠、麦麸、油料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产业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粮食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粮食生产、流通各环节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吃干榨净”每一粒粮食,有效提高粮食综合效益。

    专栏4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和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

    1.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

    健全粮食标准体系。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强化标准和质量导向,鼓励结合实际,组织制定、发布地方特色粮油产品,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全区粮食生产、加工、储备标准体系。

    主食产业化项目。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重点推进压缩饼干食品、鲜切马铃薯条膨化食品、亚麻籽粉高膳食纤维低脂低糖薄脆饼等项目建设。

    优质粮食品种品牌培育项目。引导订单农业发展和优质粮源基地建设,增加优质品种有效供给。鼓励粮油龙头企业,深挖产品生态和文化特性,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主导产品品牌化、名牌产品规模化。持续开展“好粮油”产品遴选,创建“中国好粮油”品牌。依托国家“中国好粮油”电子交易平台、进驻电商平台、好粮油门店等开展产销对接,完善优质粮食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2.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

    加大国产关键粮食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在粮食清理、干燥、仓储、装卸、运输、加工等环节,升级配置粮食收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型装备和“四散化”运输、集装箱运输等,提高储运效能和节粮减损水平;改造升级粮食加工生产线,提升粮食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水平。

    第六章  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新格局

    以建设储存安全、功能完善、畅通高效、绿色生态的粮食仓储物流保障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粮油仓储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新格局。

    第一节  夯实粮油仓储基础设施

    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优化粮食储备仓容布局,合理安排仓容规模,加强智能储粮技术推广应用,增强粮油安全储备运行保障能力。

    合理安排仓容规模。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按照全区粮食储备规模布局和粮食分品种分级分仓、控温保质储存等需求,鼓励优先建设高标准粮仓,提升仓储现代化水平,合理调整储备仓容布局和容量,确保粮食储备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建设、升级改造一批粮食储备仓库,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增加粮食储备规模,提升粮食收储能力,切实满足全区储备粮的收储和正常轮换需求。积极探索粮食政策性收储、服务乡村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三位一体”新模式,通过重组整合与升级改造,对全区“小散旧”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整合集聚,增加优质仓储设施资源供给,提升储粮品质。推广低温保鲜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高效环保型装备、散粮接发设施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仓型应用,实现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的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到2025年,新建地方粮食储备仓容35万吨,改造准低温粮食仓容及配套设施30万吨,全区地方粮食储备仓容达到80万吨以上,其中低温、准低温仓容达到50%以上,基本满足全区粮食储备及轮换所需库容。

    加强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强出入库及库存管理等环节数据采集利用和业务协同能力,提高粮食仓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粮食购销、出入库、仓储、质检、安防等业务的高效管理。针对不同功能需求,增加仓储物流机械设备,提升粮油储备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储备粮油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第二节  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把优化粮食批发市场布局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畅通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粮食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

    增强粮食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以降低成本、畅通渠道、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统筹城乡粮油消费和供给需求,加快推进粮食批发市场结构优化重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提升粮食批发市场在粮油流通中的粮油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物流运输等综合功能,增强粮油交易和物流辐射带动能力。

    畅通粮食物流通道。依托宁夏粮食储备企业、粮食批发市场及粮食加工企业,开展规模化汽车、铁路散粮运输和成品粮集装箱运输。对接国家“四横、八纵”粮食物流西北通道,发挥干线物流效能和物流枢纽规模经济效应,沿铁路干线和国省公路干道,建设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粮食物流节点和中转仓储设施,打造具有综合基础设施支撑、具备多样化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枢纽,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网络

    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和物流资源整合,加大跨省(区)粮食主要物流通道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专用散粮汽车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袋)等单元化运输装备及配套专用装卸装备技术,带动上下游粮食物流装载器具标准化。大力推广适用于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的散粮进出仓设备。充分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粮食物流环节自动监测、优化调度等技术应用,提高粮食物流智能化水平。

    第三节  建设“一带一路”粮食储备流通基地

    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摆到重要位置,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抢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宁夏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多、交通便捷、气候干燥等比较优势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在银川、中卫积极筹建集粮食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现代仓储、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粮食储备流通基地,将宁夏打造成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流通的集散地和重要节点。

    专栏5粮食绿色仓储物流提升行动

    1.粮食绿色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粮食绿色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全区粮食储备仓容布局,强化装卸、中转和集散功能,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和装备材料,新建一批高标准粮仓,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实现粮食储备管理绿色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提升粮食绿色收储能力。

    重点实施银川市、中卫市、平罗县等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仓储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提升现有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推广应用气调、机械或热泵制冷控温、内环流等绿色储粮技术,完善粮情在线监测和自动化控制功能。配套或升级改造低温环保烘干、清杂除尘降噪等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控温成品粮储备库,实现绿色储粮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推进一批浅圆仓、低温仓、准低温仓和五个地级市军供企业低温成品仓升级改造项目。

    2.粮食物流枢纽项目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优势,积极争取在银川、中卫筹建集粮食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现代仓储、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一带一路”粮食储备流通基地。

    第七章  绘制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

    持续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激发创新创优活力,切实增强粮食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粮食科技与粮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支撑。

    第一节  增强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激发全行业科技创新活力。

    加强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有条件的粮食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加快实现粮食科技支撑新突破。发挥体制优势,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粮食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开展粮食仓储物流、粮机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产学研用结合的粮食科技创新联盟。围绕粮油生产、仓储、流通、加工、粮情监测等领域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推进米、面、油精深加工新技术运用,促进粮食产业新发展、新突破。

    推动粮食行业万众创新。完善粮食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融合技术创新合作,吸引各领域优秀科研人员和团队参与粮食科研工作。实行粮食产业科技问计于民,常态化开展科技需求在线征集活动,凝聚民智民力,推动粮食科技万众创新。支持构建粮食众创空间,积极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加强行业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推进开放式融合创新,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巩固提升粮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实施粮食科技创新项目100项。

    第二节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

    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机制,推动粮食科技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粮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持续开展粮食行业科技成果、人才、机构“三对接”活动,搭建对接服务平台,推动供给端与需求端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鼓励科研机构、工程设计单位、装备制造企业和粮食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强化联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实现工程化和产品化。办好粮食科技活动周,集中发布科技成果,增加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源头供给。建立粮食行业科技成果库、科技人才信息库,为企业有效对接提供信息服务。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励机制。落实粮食行业技术转让、特许经营、作价投资等相关政策,加大粮食行业科技创新扶持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科技、产业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鼓励粮食企业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股权出售、奖励、期权、分红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加快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加强智能储粮技术推广应用。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全面推进无公害治理虫霉、氮气气调绿色储粮、智能粮情监测、智能通风、节能低碳烘干等绿色生态智能储粮技术的推广应用,夯实绿色储粮基础,实现政府储备粮食绿色仓储全覆盖。

    第三节  推进节粮减损降耗工程建设

    实施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大力推进节粮减损新技术、新设备在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推广应用,推进节粮减损取得新成效。

    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功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功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大力推进优质粮食订单收购、专收专储工作。支持“粮食银行”发挥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储存的专业优势,减少粮食资源浪费,提高粮食经营效益。加强粮食经纪人管理,发挥粮食经纪人队伍桥梁纽带作用。

    推广普及科学储粮节粮技术。推广适用于农户的多型规模储粮新装具,大力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切实降低粮食产后自损率。支持低温储粮成套技术集成创新,鼓励开发移动式绿色环保烘干设备,全面提高粮食出入库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粮食损耗。严控耗粮企业、耗粮项目建设,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的落后产能,推进粮油加工技术改造升级。

    建设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依托各级政府科技馆、图书馆,建设国家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推进“爱粮节粮”进军营、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六进”活动,不断创新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节粮减损主题活动,深入打造“节约一粒粮”宣传教育活动品牌,将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杜绝浪费的良好风尚。

    第四节  大力实施“人才兴粮”工程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机关、事业、企业三个平台,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引进。紧紧围绕行业重点科研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切实加强粮油仓储技术人才、精深加工人才和质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快人才管理创新,健全考评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起、留得住。加强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鼓励粮食企业开展技能大比武,以赛促学、以赛代培,不断提升粮食企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育一批“粮工巧匠”,为优秀专业人才搭建平台。

    夯实物资储备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兴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定期举办应急演练,及时补充配强物资储备工作人员。探索开展物资储备职业技能教育,鼓励各地从涉粮涉储院校引进物资储备人才,不断提高物资储备人才支撑能力。

    创新科研人员协同发展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间交流协作,不断满足粮食产后服务、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等需求。鼓励科技人员承担粮食企业科研任务,培养一批服务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加强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粮食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结构,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粮食人才队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打破“业内”“业外”界限,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专栏6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人才兴粮工程项目

    1.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科技创新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粮食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加强绿色粮食仓储技术应用示范、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技术示范、粮食高效物流技术示范、粮食加工及营养健康示范等。

    粮食节约减损提升项目。开展粮食领域节粮减损技术研究开发,加快农户储粮技术、移动式绿色环保烘干设备、新型专用散粮和成品粮集装运输及配套装卸设备、现代粮仓建设技术和物流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2.人才兴粮工程项目

    粮食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设立粮食专业学员实习实训及教师实践基地;探索由涉粮院校牵头、联合国内区内院校共同开设成人粮食专业学历教育。

    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项目。依托粮食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粮油深加工技术和营养食品。

    专业技能人才培育项目。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对自治区、市、县、企业等技能人员进行培训,定期举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培养3名以上青年拔尖人才,10名以上高级技师,50名以上中青年专家。

    第八章  加快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

    深入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第一节  提升粮食储备信息化水平

    加快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整合优化现有资源,集成建设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服务粮食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完善大数据应用系统。按照“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的总体架构,充分整合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基础资源,按照平台上移、应用下移、集中管理的原则,全面建成集政务一体化、储备动态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质量安全追溯等业务协同运行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实现政府储备库点信息化全覆盖。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应用管理,保障数据应用的一致性、准确性,实现“一数一源”,形成较为完善的大数据资源体系。全面完成各级各类粮食储备的账卡表簿电子化以及出入库、库存、仓储、安全生产等核心业务数字化,重点提升数字化收购和智能化仓储水平。

    优化“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宁夏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优化应用,健全覆盖全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储库、重点粮油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粮油应急配送中心的全区粮食综合管理信息网络,提升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促进粮食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第二节  加大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力度

    加快构建“大物资、大储备、大平台”的物资储备信息系统,提升物资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化保障能力。

    建立物资储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依托宁夏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自治区、市、县三级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物资储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储备物资验收、入库、出库、盘点、报废、移库等各环节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等系统应用,不断提升储备物资统筹利用、调配处置和协同保障能力。

    健全物资储备信息共享机制。畅通各管理部门间物资储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渠道,强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储备物资日常管理、动态更新、动用决策、执行监管、在线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实时监测储备物资库点、数量、品种、性质、质量、年限等情况,实现储备物资实时监管全覆盖。

    第三节  完善军粮供应体系信息化建设

    按照安全、便捷、高效原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军粮供应体系信息化建设,切实满足军需民食后勤保障和国防动员建设需求。

    构建军民融合军粮供应信息化体系。在自治区级军粮供应信息化节点上建设上层应用、数据中台和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和提升军粮供应体系能力与管理水平,形成“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军粮应急综合保障和组织动员信息化体系。探索搭建军粮供应体系与社会合作单位资源共享、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军供站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优化军粮供应业务数据管理模式。完善军粮供应数据管理流程,明确各级数据管理职责和责任人,优化数据管理模式,通过前端系统抓取实时数据,在自治区节点进行管理分析,实时监测各军供站点军粮供应状况,服务业务运行,支撑应急决策分析。

    健全军粮食品国防动员机制。依托军供体系,融合社会力量,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军粮食品供应国防动员机制,基于数据分析获取最简捷、最经济的决策参考信息,提高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军粮供应和国防动员管理智慧化与科学化。

    第四节  推进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充分应用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完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物流运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物流信息资源,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标准对接,

    强化协同运作,实现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物流运输能力。健全面向重点粮食物流区域、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区粮食流量、流向和流速的动态监测,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

    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鼓励粮食流通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物流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实现粮食流通各环节无缝衔接和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建设智能立体物流网络,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的新型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物流效率。

    第五节  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信息化标准,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防护,全面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遵循网络安全标准,采用安全可靠的设备和系统,确保信息化建设安全可控。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规定,明确安全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采取动态防护、主动防护、纵深防护、精准防护等措施,切实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加强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防止非法入侵,确保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数据安全。全面提升运行维护保障水平,构建规范高效的运维体系,实现运维管理制度化、运维内容明细化、运维服务流程化。

    专栏7信息化建设项目

    1.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项目

    宁夏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升级改造项目。按照国家局“一整两通”新的规范要求,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开发数据接口,扩展数据存储空间,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实现系统资源“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进一步提升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水平。

    宁夏原粮储备生产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全面准确掌握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面积分布、种植信息,生产主体履约率、补贴情况,纵向覆盖自治区、县(市)、乡镇三级,横向覆盖生产基地计划制定到完成验收全业务,实现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精准一体化管理。

    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宁夏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物资储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储备物资验收、入库、出库、盘点、报废、移库等各环节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等系统应用,提升储备物资统筹利用、调配处置和协同保障能力。

    2.军民融合军粮供应信息化建设项目

    建设自治区级军粮“一节点两中心”信息化项目。“一节点”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核心业务应用;“两中心”包括业务运行中心和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所需的8个核心信息化系统。

    在5个市级军供站建设军粮保障、配送中心“一基础两中心”信息化项目。“一基础”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核心业务应用及所需的硬件设备;“两中心”包括业务运行中心和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所需的8个核心信息化系统。

    第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省长责任制,坚持党建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相关部门、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规划实施强大合力,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统一思想,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党的全面领导,把党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大力开展模范机关建设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创“三个一流”,激发党员活力,坚持“干”字当头,凝聚奋进力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粮食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各项政策,加大政府对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的支持,建立稳定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十四五”时期力度不减、总量有增。协调有关部门对承担地方储备及政府应急保障职能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粮食和物资储备、粮食加工、粮食物流等领域,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共建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建设法治粮储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安全保障办法》立法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开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粮食市场监管部门联动、毗邻地区粮食流通监管区域协同,实现依法治粮管粮、依法储备、依法调用粮食、物资的良好局面。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提升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严格实行粮食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强化粮食流通市场执法监督检查,加强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出库等日常监管,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加强与市场监管、纪检、司法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做到严格执法。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涉粮涉储企业信用监管。通过新型媒体、广告、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加强粮食安全法治宣传教育。

    第四节  严格落实责任考核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建立健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粮食安全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开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将其纳入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和自治区督导检查计划,完善粮考工作“四项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科学严谨,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工作实绩。科学评估考核绩效,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实现以考核促工作。强化结果运用,建立激励机制,粮考成绩报请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同意后每年通报一次,把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

    第五节  强化规划落实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明确责任主体和推进措施,制定“路线图”、排定“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动态清零。注重加强区直各部门横向联动和市县纵向协调,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评估、监测、考核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大数据和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适时引进第三方评估。做好规划与年度计划有效衔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目标如期完成。


    政策解读:《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