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2016-10-07 09:23:00 来源: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阅读量: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王正伟

各位代表:

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自治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夺取了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胜利,实现了本届政府2008年初提出的“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

这是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全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1000亿和2000亿大关,由919亿元提高到2327亿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跨上100亿和200亿大台阶,由80亿元提高到264亿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21.8亿元提高到2110亿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长31.5%。工业增加值由376.7亿元提高到879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5%。全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均提前一年实现翻番。

这是发展方式大转变的五年。“一优三高”引领农业升级。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突出抓了120个示范基地,全面完成了“三个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点培育的13个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年均两位数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83%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农业增加值达200亿元,是2007年的2倍。“五优一新”助推工业转型。实施了“三大千亿”投资计划,煤炭产量、煤化工产能分别达8600万吨、1700万吨,均是2007年的2.2倍;火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1640万千瓦、265万千瓦,是2007年的2.2倍、10.5倍;光伏发电从无到有,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建成±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外送电实现历史性突破,“五优一新”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2%。六大高耗能行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建成世界首套煤制烯烃装置和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火电机组,巨型水电叶片铸造技术、超重型综采成套输送装备和数字矿山集成应用达到世界一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综合能耗五年降低16.86%。“四大体系”提升服务业水平。建成了“三大口岸”和“九大物流园”,覆盖全区、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1341万人次和103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和3.3倍。完善金融体系,4家农村商业银行完成改制,22家金融机构落户我区,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快速发展。扎实推进“双百”、“万村千乡”等市场工程,城乡消费持续活跃。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9亿元,是2007年的2.4倍。

这是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的理念,统筹推进城乡山川共同发展。提出打造黄河金岸的构想,编制实施沿黄城市带建设发展规划,全线贯通了402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和508公里滨河大道,建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沿黄两岸新增生态绿地75万亩、耕地9万亩,恢复湖泊湿地20万亩,“一堤六线”格局基本形成。着力推进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实施重点项目300多个,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全区城镇化率达50.7%,比2007年提高6.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18个县市生产总值翻番,18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番,6个县市进入西部百强县。

这是发展后劲大增强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6亿元,是自治区成立50年总投资的1.9倍。建成任家庄、清水营等大型矿井和水洞沟、马莲台等现代化电厂,中石油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神华宁煤煤制烯烃一期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见效。完成太中银铁路、银川火车新站、同沿高速等交通项目,铁路运营和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029公里和2.65万公里、1324公里。建成河东机场二期、中卫沙坡头和固原六盘山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91万人次。推进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扬黄灌区节水改造等农林水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5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05万亩、沙化土地239万亩。完成“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工程,五年造林6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8%,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银川平原跻身“全国十大新天府”之列,宁夏应对气候变化及反贫困经验受到联合国关注和好评。

这是改革开放大突破的五年。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启动实施了中阿经贸论坛永久性会址、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惠农陆路口岸等一批服务开放的重点项目,开通了到迪拜、首尔的国际航线,对阿合作“三大基地”、“五大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连续四年举办“六大节会”,圆满组织光彩事业、世界侨商宁夏行等重大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4369亿元。先后与19个国外省州市建立友城关系,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额分别以年均36.7%和7%的速度增长。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区直管县、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集体林权、水权转换、农垦企业化等改革取得实效。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本建立。区直5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教育、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有序开展。引进中粮、国电、中铝、中电投等27家央企参与战略重组,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4167.9亿元、利润130.3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4.4倍、10.3倍。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48%。

这是社会事业大发展的五年。教育事业上,“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实现初步均衡发展,在西部首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校舍415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施的“营养早午餐工程”惠及37万山区农村学生,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使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0万人次受益;建成西部规模最大的职教园区和实验实训基地,中职招生增速全国第一;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行列,医科大学实现“申博创大”目标,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实现“零突破”,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化解高校债务22.9亿元;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稳步推进。科技人才上,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1个,取得科技成果87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授权专利4051件,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柔性引进院士80人、知名专家181人,全职引进博士244人。医疗卫生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宁夏人民医院新院等重点项目4个,新建、改扩建市县乡卫生院202个,床位数达2.6万张,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483个,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采购“三统一”政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医药快速发展。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扩大为“六免一救助”,惠及82万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取得实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8.93‰。文化体育上,建成贺兰山体育场、宁夏大剧院等文体工程30个,基本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电影《画皮》和舞剧《花儿》、《月上贺兰》等荣获国家级大奖;竞技体育取得突破,在中西部率先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社会管理上,干部下基层主动倾听社情民意,政府“一站式”服务利民惠民,治安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监管有力,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民族团结经验全国推广。统计审计、国土资源、地质勘查、文史参事、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上,五年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1062件、政协委员提案2613件,向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和决定议案48件,公布政府规章52件,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71项。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启动开展“六五”普法。反腐倡廉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

这是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连续五年实施民生计划,总投入210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59元提高到198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81元提高到6180元,分别是2007年的1.8倍和1.9倍,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4.2%。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启动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累计投入85.6亿元,建成移民住房8.1万套,搬迁安置28.2万人。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人饮安全规划目标,220万群众喝上放心水。倾力打造“黄河善谷”,成功举办国家级慈善博览会,六大慈善园区招善引资74亿元,慈善事业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率先在全国以地方立法推进全民创业,累计建立孵化创业基地221个,创办小企业1.5万个,创造新岗位1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提前10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补助逐年提高,参保率分别达96.7%和83.4%;率先建立高龄老人生活和孤儿养育津贴、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妥善解决了27.8万名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老工伤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两次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四次提高最低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五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首创廉租房配建制度,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8.3万套,解决了15.7万户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和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新村193个,整治旧村1501个,改造危窑危房20.6万户,100万群众喜迁新居。

五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一系列打基础、谋长远、促发展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解民忧、惠民生、促和谐的难事,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有效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回升;我们成功举办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向国内外展示了宁夏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奋力跨越的新形象;我们争取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宁夏长远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积极推动沿黄经济区跻身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成为“能源金三角”核心区之一,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我们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并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我们积极推动中阿经贸论坛升格为中阿博览会,为向西开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我们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全面提升了我区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极大地增强了全区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我们付出了艰辛,实现了跨越,每个宁夏人都为之振奋和自豪。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宁夏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整体实力弱,城乡山川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较大;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扶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四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物价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仍需加强,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作风不实、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力夺取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今后五年,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处于孕育当中,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为我们发展带来了崭新机遇。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凝聚了科学发展共识,为我区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宁夏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特别是国家实行差别化政策,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为我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突破,在务实苦干中再创新辉煌。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转变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力促创新,全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7年,力争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四个翻番”是:全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翻番,分别达到4700亿元、530亿元、4200亿元和1100亿元。“两个倍增”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倍增,早日突破35000元和10000元大关。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届时,一个更富庶、更开放、更美丽、更智慧、更幸福、更平安的和谐富裕新宁夏将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富庶宁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统筹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质增效,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一优三高”引领,进一步提升“三大示范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计划。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理顺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让种粮务农有效益、得实惠。按照产业关联紧密、专业分工合理的要求,高标准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培育壮大十大“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上水平、增效益,特色农业占比达到85%。实施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计划。扶持发展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农户入社率达到6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和冷链物流,加大名优品牌培育,让更多的“宁”字号绿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施基础装备改善计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田。加快农机更新换代,优化装备结构,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实施质量安全提升计划。健全区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推行“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和水产养殖示范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搞好农业生态建设,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实施“三大千亿”投资计划,做优产业,做大园区,做强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做好产业上下游、左右链、中高端的延伸文章,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加工转化基地、西部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区。推进园区集约发展。以国家和自治区级园区为载体,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各类园区优化整合,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创新“飞地经济”、“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新上产业项目一律进入园区。到2017年,形成产值过100亿元的现代工业园区15个。推进企业集聚发展。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科学利用力度,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支持神华宁煤、中石油宁夏石化、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产业重组、技术改造,实现超常规发展,打造年销售收入过300亿元的重点企业6个、100亿元的17个、50亿元的22个。深入实施“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能力。

提质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规划引领,拓展开放领域,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金融、商务服务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生产环节的配套,打造面向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服务基地。以旅游、餐饮、娱乐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消费者的衔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交通物流、批发零售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网络化的结合,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打造富有特色、辐射周边地区的宜居休闲地,力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全面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以“两区”建设为统领,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开放宁夏。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是国家战略、宁夏使命。要把中阿所需、宁夏所能有机结合,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把我区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

构筑开放平台。高质量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特别要办好中阿博览会,打造一流的国际性展会。高标准规划建设银川综合保税区,大力引进品牌企业,使其成为集保税物流、加工服务和口岸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用国际化视野谋划银川滨河新区,聚集特色产业,建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完善便捷通道。积极争取航权开放,开辟更多的国际客货运航线,争取国际旅客落地免签和120小时口岸签证,开展离境退税和免税试点,把银川打造成区域性航空枢纽。建设银川至西安、宝中复线等快速铁路,完善“五纵三横”铁路网;实施京藏高速石嘴山至中宁段改扩建等公路项目,提高“三纵九横”公路网等级,增强内进外出通达能力。提升现有口岸功能,发展“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提高货物吞吐能力,形成综合立体、高效运营的现代化、低成本物流通道。

培育要素市场。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中阿贸易结算中心,鼓励中阿双边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努力形成面向中东阿拉伯国家、服务全国的要素聚集宝地。

推进合作共赢。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东中部地区的合作,深化能源化工“金三角”、呼包银榆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联合发展机制,强化与周边省区在资源、旅游等领域的开发合作。探索建立高级别的中阿多边交流协商和互助合作机制。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来宁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外投资和承包工程,拓展国际劳务输出和对外技术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放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和转移支付,加大对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征地、户籍、社保等改革。加快水、电、气价格和收费改革。推进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全面构建促进内陆开放的政策机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实践,宁夏这个西部欠发达民族自治区终于站到了国家开放发展、试验创新的前沿。我们一定要引全国之才,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把我区建成政策优、体制新、机制活的新型试验区,走出一条内陆地区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

(三)以“两大战略”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宁夏。

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沿黄经济区发展和中南部地区扶贫攻坚,坚持生态文明、环保优先理念,统筹宁夏山川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打造“四带一高地”,使沿黄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培育壮大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一批新兴经济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城市聚集功能。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快毗邻市县相向发展,实现各地间的能源、交通、通信、生态等配套设施同体共建,金融、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同城共享。完善滨河大道综合功能,新建一批沿黄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形成千里沿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深入开展中南部扶贫攻坚。实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继续推进生态、教育和劳务三大移民,积极构筑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大格局。建设六盘山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和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依托“黄河善谷”,加大招商招善力度,办好六大慈善园区。建设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35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让65万群众脱贫有保障、发展有项目、致富有产业,使100万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与全区人民一道跨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统筹谋划,坚持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理念,加快沿黄城市带、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构筑以沿黄经济区和固原市为中心、各县市为基础、重点镇和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启动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建设新城区,稳步改造老城区,全面消除“城中村”,彻底整治城乡接合部。实施集镇改造工程,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互动、基础设施改造与产业培育同步,建设100个交通节点型、旅游度假型、加工制造型、资源开发型、商贸流通型重点镇。实施幸福村庄计划,改造建设1000个特色新村,实现道路、供排水、清洁能源、垃圾处理和优美环境“五到农家”,推动自然村向大村庄、小城镇集中,努力建成设施配套、产业支撑、规模适度、生态优美的新农村。

坚持不懈建设生态文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努力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宁东、石嘴山等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低消耗、高效益的节约型发展方式。深化“优美环境、清洁城乡”行动,以治脏治乱治差、绿化亮化净化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天蓝地绿、水净气清、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绿化美化五大生态工程。全力打造沿黄景观林、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林和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四大绿色长廊。千方百计保护好、建设好赖以生存的秀美山川、美好家园,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速信息化进程,建设智慧宁夏。

建设智慧宁夏,基础在教育、关键靠科技、标志是信息化。要把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提升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来抓。

强化智力支撑。深入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面向市场的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政策,用好用活本土人才,重点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部区、省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紧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一个产业一个研发平台的科技服务模式。注重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广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产出见效快的共性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现主要农产品名优品种、实用技术全覆盖,打造西部制种优势产区。到2017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1.8%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3%。

提升信息化水平。把信息化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施全民上网计划。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平台升级换代,推动三网融合发展,开展4G建设试点,构建全区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所有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80%以上的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让全民享有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网络服务。完善政务信息体系。以提供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为重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平台,把所有政府机构能够提供的政务信息全部送上互联网,全天候24小时在线提供服务,构建满足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民生智慧平台。围绕就业、理财、旅游等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加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家政、智慧社保等重点行业平台建设,为群众创造更便捷、更环保的网络生活方式。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挥信息化助推作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利用新一代技术,改造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50%以上的企业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在县级以上城市建设区域性平台,实现交通、治安、抗灾救灾等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发展精准农业,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五)以提高“两大收入”为核心,切实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宁夏。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是发展之本、幸福之源。要丰富民生计划内容,发展各项民生事业,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和培训服务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突出抓好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充分就业。

增收是民生之源。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收入分配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实现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社保是民生之基。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全面做好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和慈善等工作,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建成统筹城乡、保障有力、层次清晰、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让城乡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健康是民生之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社区倾斜。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充实基层医疗队伍,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德医风、和谐医患关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宁夏行动,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加强人口控制与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文化是民生之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民风建设。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大众,繁荣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事业,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构建内容丰富、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科技嫁接、文化旅游交融、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4%。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在群众期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急难上见真情,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勤勉务实,夙夜在公,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让全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六)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宁夏。

民族团结和谐是宁夏的靓丽名片。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巩固发展人际和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落实领导干部信访责任制,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物价调控监管,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重点行业、地区和场所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百姓的安全感。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加快构建公共安全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七进”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宗教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全区各族人民要同心同德,互帮互学,继续发扬互助友爱的优良传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维护各民族间兄弟般的团结,让仁义诚信、安康和睦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宁夏大地!

三、扎实抓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沉着应对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成和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2.8%和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增长12%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1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2元,分别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为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50个重点建设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动大发展,重点推进神华宁煤煤制油、宁东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等22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43亿元;加快推进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河东机场三期扩建等12个交通物流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切实抓好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及配套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7个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0亿元;全力实施宁夏儿童医院、保障性住房等9个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力争中铝固原100万吨电解铝、国道309线固原过境段、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复线等26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加快项目核准,实施项目建设大会战,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立工业经济运行风险调控专项资金,做好稳定工业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接续工作,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行业技术进步,完善园区考评体系,加快推进“五大十特”园区聚集发展。新增煤炭、煤化工产能1000万吨和950万吨,新增火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6万千瓦、40万千瓦和10万千瓦。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14%以上。

三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突出抓好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新增高效节水灌溉40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有效面积10万亩,推广覆膜200万亩;新建奶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各100个,肉牛养殖专业村50个,发展适水产业4万亩;新增葡萄6万亩,培育葡萄酒庄品牌10个;新增枸杞、红枣等经济林14万亩。巩固提升120个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辐射带动良种推广率9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0家,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60家,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四是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建设完善一批城乡综合商业区、商贸物流区和特色商业街,扩大农超对接和社区直销规模,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发展咨询评估、会展设计、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发展金融租赁业务,支持金融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激活旅游消费大市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25亿元。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五是统筹推进城乡山川发展。狠抓沿黄城市扩容提质,推进宁东基地、银川滨河新区、石嘴山环星海湖开发区、吴忠CBD商务中心、固原西南新区、中卫(甘塘)能源化工基地等城市经济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按照“一定五年不变”政策,加快推进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每个县市建设1至2个特色小城镇、4个特色新农村。抓好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移民8万人。启动5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六是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办好中阿博览会等节会活动,争取中阿合作论坛高官会议、中阿艺术节等活动在宁举办。建成银川综合保税区并封关运营,跟踪国内外500强企业入区落户。成立宁夏货运航空公司。建设宁夏国际葡萄酒交易博览中心。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突破24亿美元,增长8%。开展招商引资“五项行动”,力争到位资金超过1400亿元。

七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扎实抓好封山禁牧等五大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15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52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8%。加大城乡绿化美化、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整治。强化节能减排监察执法,做好企业节能环保改造,力促清洁生产、减量排放。

八是掀起文化发展新高潮。实施文化事业惠民工程,抓好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扶贫等项目,加快市县文化场馆和乡村文化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创排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力作,培育具有宁夏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成果共享。实施文化产业壮大工程,建设宁夏文化创意示范园等基地,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交易平台,抓好文化市场建设,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办好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积极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

九是把十项民生计划落得更实、办得更好。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以职业培训提升就业,创造新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实现人人持有社保卡。提高城乡救助水平,保障老人、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生活。解决3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4.72万套,改造棚户区1.65万户。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突出抓好学前教育,新改建幼儿园48所;抓好“营养改善计划”,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孩子等特殊群体受到良好教育。改革公立医院,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启动新一轮健康宁夏行动计划,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8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30所,定向培养大专学历村医1000名。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治理,严惩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五年来,我们认真践行执政为民宗旨,认真履行依法行政、高效施政义务,实施效能目标考核,完善区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社会满意度、公众认可度逐年提升。新一届政府受命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重全区人民的真诚信赖,倍加珍视已经创造的基本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感奋发进取,全面完成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创新管理,建设效能政府。我们深深感受到,效能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作为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评估等制度,使政府决策更科学、更透明、更有效。进一步完善提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功能,继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合理下放审批权限,科学简化审批程序,加速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奖优、治庸、罚劣相结合,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任务定责、行政督责、失职追责的问责体系。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在执行上比精神,在执行上比速度,在执行上见高低。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我们深深认识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必须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倾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度重视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化解行政争议,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问题,确保一切行政行为依法、规范、公正、文明。

转变作风,建设务实政府。我们深深体会到,再好的思路、政策和措施,如果作风不实,就等于白抓白干。要牢固树立实干兴邦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工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抓好政务信息公开,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全部公开。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让实干者有位,让空谈者靠边,用实干推动发展,用实干造福人民。

惩防并举,建设廉洁政府。我们深深领悟到,只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干事才有底气,群众才能服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保廉制度,加大对窗口单位、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坚决纠正不正不廉行为,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进一步压缩会议费、招待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各级政府和广大公职人员要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成功源于拼搏,实干成就伟业。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拼搏实干,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