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成效突出
发表时间:2018-02-07 09:54:00 来源:自治区农牧厅 阅读量:
【字体:

  2017年,我区深入落实自治区《关于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面积600万亩,化肥、农药实现了零增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3%,残膜回收率达到90%,努力让宁夏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一、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组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0万亩,推广银北盐碱地农艺改良技术集成60万亩,示范化肥减量增效技术62万亩,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1万亩,推广玉米、马铃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160万亩,高效新型肥料应用12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37%,化肥用量104.7万吨,较去年减少1.3万吨。制定《宁夏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方案》,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7%,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3.8%,示范推广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130万亩,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600万亩次,引进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294(台)架,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8%,全区农药用量2948.7吨,较去年减少农药使用量1.38吨。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着力提升粪污利用率。一是畜禽禁养区划定全面完成。贯彻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按照自治区农牧厅、环境保护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指南》要求,在全区全面开展了禁养区划定工作,截止2017年7月,全区22个县(市、区)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全部完成,共划定禁养区254个,禁养区面积10578.5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全区22个县(市、区)按照1:50000的比例全部绘制了禁养区挂图。二是积极推进禁养区养殖场关闭和搬迁。根据农业部《关于统筹做好畜牧业发展和畜禽分吴助理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17]65号)要求,各县区对禁养区内拟搬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审核,最终确认需关闭和搬迁养殖场(小区)由原来的36家变为33家,截止2018年1月18日,全部完成33家养殖场(小区)关闭和搬迁。三是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7-2020年)》,强化对县区工作指导,结合畜牧大县项目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堆肥发酵还田、有机肥加工和能源沼气利用,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8%。 

  、强化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一是制定印发了《2017年全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按照恢复小麦、稳定水稻、适度压减籽粒玉米的思路,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全区粮食播种1163.3万亩,其中:小麦播种198.8万亩,较去年增加9.5万亩;水稻播种112.9万亩,与去年持平;玉米播种435.5万亩,比去年减少9.8万亩;马铃薯播种242.8万亩,比去年减少10.4万亩;小杂粮播种164.1万亩,比去年增加6.3万亩。二是在中南部旱作农业区推广覆膜技术150万亩,建立8个旱作节水示范区,配套形成了秋季覆膜、早春覆膜、留膜留茬越冬、一膜两季、集雨补灌、扬黄高效补灌、压砂补灌、微集水“四膜三补一集”抗旱节水高效种植技术体系。三在引扬黄和库井灌区大力推广粮食作物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区推广玉米、马铃薯、瓜菜高效节水灌溉313万亩,较常规灌溉减少用水量50%以上,粮食作物增产10%以上。全区农业节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加强水产禁限养区划定,推进河湖养殖污染治理。    一是开展重点河湖禁止和限制养殖区划定。由农牧厅牵头,会同自治区环保、林业、水利、农垦及银川市、石嘴山市,召开了沙湖、阅海、艾依河禁限养区划定工作联席会议。目前,银川市已制定了禁限养区划定意见,明确了包括阅海、艾依河在内的河、湖禁养区内养殖场于2018年底全部实现关停、转产或搬迁,限养区内可从事生态养殖,但尾水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标准。沙湖禁限养区划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二是开展了沙湖等重点湖泊“以渔净水”治理。在沙湖、艾依河等湖泊水域种植水生植物1000亩,放流滤食性鱼类800万尾。同时,对沙湖及两个黄河宁夏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质及生物环境等开展监测,监测面积近7万亩。三是积极推进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采取“以渔治碱”等措施,加强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等市老旧水产养殖基地技术改造,共改造旧池塘1.5万亩。四是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养殖环节违法违规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行为。督查涉渔饲料生产企业16家、养殖场(户)959家(次),全区推广绿色人工配合饲料17.3万吨,没有发现超剂量、超范围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人用药、使用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的行为。 

  五、创新残膜回收方法,着力提高残膜回收率。各县积极探索建立覆膜收膜一条龙服务、残膜回收奖励机制、“以旧换新等方式,不断推进项目区残膜回收,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原州区农机部门在春季招标覆膜企业过程中,要求覆膜、残膜回收工作都由企业包干,通过这样的形式,极大的减轻了农机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节约了残膜回收成本。隆德县建立残膜回收奖励机制,大力推广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初步建立了机械回收—农户分拣—网点回收—企业加工—销售再利用的残膜回收利用网络,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根据残膜回收量,给予回收网点500元/吨奖励,加工企业根据造粒量给予900元/吨扶持。彭阳县以“163”残膜回收模式为抓手,按照新膜与旧膜1:5的兑换比例进行“以旧换新”,使该县残膜回收率达到了98%以上。2017年项目县(区)覆膜总量为23459.1吨,实际回收残膜 22393.6 吨,残膜回收率为95.5%,超额完成87%残膜回收率任务。其中回收残膜面积221.2万亩,建设回收网点220个,加工企业28家,拥有先进的回收机械 2510台,加工造粒 5620 吨;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残膜网点回收人员及造粒企业人员9942 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