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十一届五次 编号: 63 类别: 经济建设
主 办: 水利厅
协办单位: 农牧厅
案 由: 关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提案
正 文:

 我区地多水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我区意义重大。目前,全区用水已经基本达到国家核定的控制指标。其中农业用水占到全区总量的88%,但高效节灌仅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26%,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非常紧迫。

    一、成因

    (一)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目前,大部分土地以农民自主经营为主,条块分割,种植结构多样,不适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之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市场不规范、不稳定,一些农补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规模化推进。另外,农垦系统虽然集体经营,但农垦集团没有项目申报职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级节水项目的立项。  

    (二)工程建设投入标准偏低。滴灌工程需要配置管道、加压和水质净化设备,使用专用水溶肥,定期更换滴灌带,投资很大。由于中央资金补助比例和亩均投资额偏低,加之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节灌工程总体投入偏低。同时,各部门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标准也不统一。

    (三)技术服务弱、工程持续性和稳定性差。基层水利、农技力量弱,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高效节水技术需求。另外,维护费用短缺,建设投资部门只负责建设不负责维护,目前全区在工程管护维修费上还没有出处。在工程运行阶段,职能单位监管不到位,有些喷、滴灌工程使用不到三年就出现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从事农业高效节水项目的企业或经营者中途放弃或退出,导致前期已经确定的项目无法实施或需要变更调整,如惠农区和平村引进的中粮集团中途退出,导致5400亩滴灌番茄种植项目工程停止运行。有些项目区定位不准,在渠道供水条件十分方便的区域新建滴灌系统,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容易淤堵田间管道,造成工程瘫痪。

    (四)节水不增效现象依然存在。喷、滴灌工程运行需要水泵加压,耗费电力,但一些项目区优惠农用电价政策不落实,增加了用电成本。滴灌专用肥价格偏高,农户和经营者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尿素等普通化肥加以简单搅拌混合使用,节灌技术优势难以发挥。水权管理未体现到农户,节水不增效或增效不显著。在引黄灌区上中游的老灌区,灌溉方便,农业水价低,不少县(区)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二、建议

    (一)推进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一是区域性整片推进。对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积极性高、条件成熟、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可以支持其率先整片推进,如自治区农垦玉泉营农场、黄羊滩农场等。从立项需求上建议恢复农垦集团原有的申报国家级项目职能。二是探索推广农业技术服务站模式。由农业技术服务站与农户签订协议取得土地种植使用权,服务站享受国家相应优惠政策,收获的作物依据协议按一定比例返还农民。这一模式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的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组织平台和风险缓冲与二次返利留成等机制,以县(区)为重点、镇(乡)为突破,确保规划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的土地全面流转。以政府协调土地部门办理项目建设所需用地审批手续,确保土地流转的稳定性。

    (二)提高工程建设投入标准。一是建立自治区发展农业高效节水资金平台。进一步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及农田水利、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统一标准、集中发力,提升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和效果。二是拓宽政府资金补助项目来源渠道。可通过媒体公开向自治区境内从事种植业的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征询政府资金补助的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对条件好的项目直接补助支持。三是探索交钥匙工程。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承接从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管理等一条龙全程服务模式。四是节水灌溉项目实行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标准使用,并在项目规划阶段提留维护费,计入项目总投资。五是合理使用两套灌溉系统。对于同时具备两套灌溉系统的农田,原则上不再使用渠灌,仅保留原有渠道设施。

    (三)强化技术服务和监管。推广先进农艺技术,加强对农民种植技术的指导。在节水工程中使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利用大数据平台,在农作物产区部署智能传感器、图像采集器、远程控制器等设备,建立涵盖各类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数据库,进行智能化控制灌溉。建立涉及高效节水农业所需的设备、管材、滴灌带、专用水溶肥、农药等物资的供销服务体系、技术培训与维护服务体系。同时,要加强农业高效节水全过程的监管,提升管理水平。

(四)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企业用于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资金,可以使用政策性低息贷款,并且享受财政贴息。经营者自筹资金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正常投入运行后,政府应给予补助。对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和经营者给予奖励。把高效节水农业所需的设备物资以及滴灌水溶肥、生物农药和植物源性农药和商品有机肥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全面落实节灌工程运行享受优惠农业电价的政策。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利用经济杆杠,促进节约用水。用水户按照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则享受补贴价格,实现节水增效、节水高效。

 

办理情况: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农业高效节水发展情况

    我区地处西北内陆,干旱缺水是基本水情,水资源是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总量不足和用水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用水量占比达88%,远高于全国平均63%的水平,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在外部调水暂无可能的情况下,推动农业节水挖潜是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的重要举措。以滴灌、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可实现水肥一体化输送,精准灌水至作物根部,能大幅度减少农业灌溉用水、用肥、用工,是促进农业节水的革命性举措。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厅局及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已发展规模265万亩(占灌溉面积30%),取得了农业节水、产业增效、生态改善的明显成效。

与传统的渠道输水和田间漫灌相比,采用滴灌、喷灌可实现“三省”(省水、省肥、省劳)、“三增”(增产、增灌、增效)、“两提高”(提高作物单产、提高作物品质)、“一改善”(改善灌水条件)。采用管灌节水20%—30%,喷灌节水40%,滴灌节水50%—60%;亩均节省化肥约30~60公斤、省工约2~5个工日。配合管理、灌区续建配套等措施,全区农业取水量由2010年的66.37亿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57.72亿立方米,减少8.65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各业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将节余的水向贺兰山东麓、灌区周边延伸配置,增加绿地植被,支持酿酒产业发展,保障生态移民区灌溉。

二、近年来采取的措施

高效节水灌溉是一种集水利、农艺、科技、管理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灌溉方式,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受土地经营、种植结构、市场行情、群众认识、水价水权、政策机制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工程落地难、建设阻力大、运行管理不善、体制机制不配套等问题。根据近年来自治区各民主党派、市县代表提案建议,总结几年来工作经验教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推动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选址严把立项关。为避免项目建成后因各种因素制约而不能运行的问题,我们注重把好立项关,从水源可靠性、土地经营方式、作物结构调整、运行单位落实、认识及主动性、资金配套、征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准确识别,好中择优,确保立项项目建的成、用的好。水利厅多年来一直重视并大力支持农垦集团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11-2016年通过小农水、规模化节水等项目资金支持农垦集团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3万亩,有力支撑了农垦集团的农业发展需求。

 二是积极完善财政奖补机制促发展。目前,实施滴、喷灌工程亩均投资约1800元,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约1500元,县级财政和农业经营主体自筹约300元,通过方案优化、招投标节省,自筹资金投入很少,已实施工程基本实现了高标准建设,部分工程实现了智能化灌溉。根据水利部等五部委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涉农厅局统筹整合资金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水行业管理的基础在加强,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在逐步改善。从2013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经费,基本保障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维修需求。2016年起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对粮食作物滴灌工程更换滴灌带费用进行了补贴、对农业节水成效显著的县区进行了奖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每年均安排资金对节水灌溉设备购置(农机补贴)、水溶肥进行补贴。

三是积极完善建管机制促发展。水利厅制定了《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先建后补”管理办法》,争取近期协调财政厅印发执行,将改变项目实施主体及方式,由水利部门编制方案、实施项目变革为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项目、建成验收后补助。在红寺堡区示范开展了设计施工试运行总承包模式,由一家中标单位全程负责工程设计、施工和试运行工作,解决工程建用扯皮脱节、运行管护无专业指导的问题。在中宁、利通等县区示范开展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完善水资源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工程。在利通区示范开展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依托农民用水协会,在提高灌溉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延伸开展金融贷款、土地托管、设施管护等服务,逐步发展壮大并实现专业化服务。各县区水利、农业部门也逐步加大宣传、培训、技术服务力度,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操作到位、灌溉试验研究等方面给予积极帮扶指导。针对老灌区滴灌推行难的问题,通过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水价水权水交易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推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面对黄河来水持续偏枯、我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逐年加剧的不利形势,我们将把农业节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持之以恒抓下去,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推动。按照贵委提案建议,结合工作实际,今后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实现规模扩张。“十三五”期间,我区计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0万亩,年均发展36万亩。到2020年,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410万亩,占灌溉面积45%。通过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来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积极整合水利、发改、国土、农发等部门资金,积极吸引社会投资,确保资金投入。2016年,我厅组织编制了《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规划》。今年上半年,我厅召集有关厅局、市级水利部门召开协调会,明确“十三五”时期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要通过整合各涉水厅局资金合力完成,明确了各相关厅局、市县发展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厅编制了《全区“十三五”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实施方案》,已报请自治区政府于近期转发执行。下一步,高效节水灌溉的支持对象是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鼓励其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农村发展。

二是继续完善机制破解发展瓶颈。推行“先建后补”、PPP模式,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工程。坚持滴灌带补贴、节水设备购置补贴、维修养护支持等财政奖补政策,解决工程运行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水价调整、水权到户、水交易平台搭建工作,建立节水奖励、精准补贴机制,利用价格杠杆和水资源约束机制促进节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实现工程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控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建立专业化灌溉服务机制,实现工程管理市场化、物业化。协调有关部门对灌溉电价执行优惠政策,减轻用水户负担。

三是严格管水形成节水倒逼机制。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及县级初始水权管理,超量用水通过交易获取水指标,超水量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通过严格管水、控水建立倒逼机制,迫使县区重视农业节水工作,积极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发展。7月20日,我厅组织有关厅局、市县召开了全区高效节水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观摩及座谈会,对近年来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通报,通过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市县抓好农业节水工作。

非常感谢贵委对农业高效节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逐步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全区供水安全。也希望贵委发挥人才集聚优势,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全区水利工作,共同破解水难题。

 

附 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