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举行2020年宁夏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
暨“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访谈时间:2021-01-22 10:00:00

嘉宾介绍

刘雨: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段庆林: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访谈简介

1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2020年宁夏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暨“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邀请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刘雨,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段庆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政府新闻办新闻发言人杨旭年主持。
文字直播

杨旭年: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欢迎出席2020年宁夏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暨“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宁夏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决策加快新型智库建设各项工作。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学术创新与服务社会共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出了一批有创新力和学术价值科研成果。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刘雨先生,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段庆林先生。
  另外,“2021年蓝皮书系列丛书”的四位主编也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他们分别是《宁夏社会发展报告》《宁夏法制发展报告》的主编、社会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保平先生;《宁夏社会文化报告》主编、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牛学智先生;《宁夏经济发展报告》主编、综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王林伶先生;《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主编、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霞女士。发布会结束以后,各位记者朋友如就某一专业领域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可以与几位主编进一步沟通和采访。
  下面,首先有请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刘雨先生介绍2020年度宁夏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

刘雨: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宁夏社会科学院2020年科研成果暨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宁夏社会科学院向莅临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向2021宁夏蓝皮书专家学者们获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倾情关怀下,宁夏社会科学院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紧围绕党政府中心工作,着眼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并重,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的支撑作用,在极不平凡的一年做出了社科人应有的贡献,取得了不俗的科研工作业绩。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20年我院科研工作呈现出六大亮点
  一是重大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我院紧扣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精神,采取多批次课题立项、增加应急课题等方式,及时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2020年先后设立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阐释”“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自治区领导圈题出题选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等40多项重大现实问题专题研究,其中呈阅件自治区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有23件,是我院近年来决策咨询工作取得的最好成绩。
  二是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识发挥新作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后,我院率先倡议举办黄河流域理论研讨会,获得黄河流域各省区社科院的大力支持,建立了由黄河九省区社科院联合举办、轮流主办理论研讨会的合作机制。这次研讨会在全国和宁夏主流媒体广泛发布,对宁夏先行区建设起到积极宣传和支持作用,得到自治区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和与会专家高度赞赏,展示了“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精神风貌。
  三是搭建服务先行区建设学术交流大平台实现新突破。由我院主持研创,黄河流域九省区社科院协作编撰的我国首部《黄河流域蓝皮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于去年9月正式出版。该蓝皮书由总报告、综合战略篇、流域形势篇等8个部分组成。《黄河流域蓝皮书》重点分析了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包括宁夏建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形势,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中上游绿色发展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对黄河流域城市群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综合体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提出了政策建议,获得各方好评。
  四是党的大政方针理论阐释工作得到新加强。我院高度重视做好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政策精神的理论阐释工作,尤其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等重大问题积极组织撰写稿件。2020年,全院在《光明日报》、《宁夏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85篇,理论文章发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五是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工作凸显新业绩。近年来,我院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不断巩固地方历史文化等特色优长学科,积极培育和提升学术优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走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前列。2018--2019年,我院取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标数位居全国地方社科院第六位的好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取得了并列第七名的良好成绩,国课项目申报取得了不俗业绩。
   六是学术专著出版结出新成果。2019年我院主持完成的《贺兰山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2020年由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完成的贺兰山专志正式出版并获得社会各有关方面好评。我院主持撰写的“宁夏文学现代化研究丛书” 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其中《文化现代性与宁夏地域文学》、《宁夏当代文学十四家》、《新世纪宁夏小说现代化研究》等专著对宁夏文学现代化过程及其文化现代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丛书荣获第二十二届北方优秀文艺图书奖一等奖。
  二、凝聚智慧群策群力,20年来宁夏蓝皮书写就了宁夏改革开放辉煌的历史
  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是我院重要的智库产品,至今已连续出版了20年。20年来,从过去的一本经济社会综合性蓝皮书不断扩展为今天的宁夏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文明五本蓝皮书,成为反映宁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蓝皮书系列丛书。宁夏社会科学院作为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的主持研创单位,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的职能作用,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新型综合智库,依托党政部门专家、高校党校学者、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力量,以专家的视角、专业化水准,广视角、全方位、多领域,突出对策价值,使宁夏蓝皮书具有战略性、原创性、权威性、超前性、针对性。成为记录当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战略的重要载体,都成为决策部门、专家学者、广大读者和新闻界关注的焦点。
  《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第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战略部署,以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为总领,以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要领,对2020年各行业、各地区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宁夏“十三五”总结与“十四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法治宁夏建设等一系列课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和升华区情认识,引领宁夏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与创新。
  这次发布的《2021宁夏蓝皮书》主要包括宁夏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文明五本蓝皮书。有这样一些基本考虑:一是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擘画“十四五”为新蓝图。二是全面反映2020年各行业发展形势及2021年预测,总结宁夏“十三五”建设成就与新经验。三是聚焦宁夏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致使世界经济遭遇了历史性衰退。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自治区经济社会也取得显著成绩。《2021宁夏蓝皮书》坚持问题导向,敏锐捕捉到当下经济形势变化以及苗头性问题,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2021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我们相信,《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版将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以及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提供有益参考。
  三、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基本遵循,自治区党委对做好全区宣传思想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征程,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在推进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高质量发展上更加用心用情用功。
  一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等学科支撑,重新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围绕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深入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是积极筹划“十四五”我院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好《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等热点难点问题,谋划好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实施创新工程,树立精品意识,以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智库建设能力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三是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改革兴院、开放办院、文明建院。以多出高质量成果为目标,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外部专家力量为依托,以弘扬时代精神为基调,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建立以学术精品导向为主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全国有特色、在西部有影响、在宁夏有权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新闻媒体朋友对我院科研工作及《2021宁夏蓝皮书》编撰工作的支持,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对宁夏社科院给予关心。特别希望今天到场的新闻媒体朋友们对本次发布会做出更多深入详实的报道,让社会各界广泛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谢谢大家!

杨旭年:

谢谢刘院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进行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刘雨院长,您对我区“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有哪些新期待?贵院对此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雨: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自治区党委第十二届第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繁荣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对我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关系到文化自身的问题,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将步入快车道,文化事业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宁夏一定会充分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宁夏一定会充分展示。
  对于我们宁夏社会科学院而言,繁荣发展宁夏文化事业我们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去年,我院加强了对宁夏历史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学艺术的研究,这次出版的《2021宁夏文化发展报告》新增设了综合战略篇、黄河文化篇、红色文化篇、文学艺术篇等。通过黄河文化篇和红色文化篇,为我区努力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加强黄河文化理论研究和时代价值阐释发挥了作用。通过文学艺术篇,为我区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生动起来,不断扩大宁夏黄河文化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产生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发挥科研优势,深化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研究,为宁夏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宁夏广电台新闻中心记者:

刘院长能否为我们专门介绍一下,《2021年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刘雨:

《2021年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是集综合性、原创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研究报告,由长期从事宁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及从事生态环境工作的权威人士撰写。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从生态文明建设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0%,黄河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蓝皮书”重点阐释了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的主要思路;分析研究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及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客观评价了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反映了宁夏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和创新路径,同时,展望了“十四五”时期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愿景。
  对宁夏“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展望是蓝皮书显著特点,也可说是亮点。蓝皮书指出,未来“十四五”期间,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更加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更可持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

中国日报记者:

宁夏蓝皮书编撰工作已经经过了20年的历程,我想请段庆林副院长介绍一下宁夏蓝皮书20年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段庆林:

宁夏社会科学院于2001年启动宁夏蓝皮书编撰工作,2002年初出版第一本《宁夏蓝皮书--2001-2002年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到2021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正式出版,至今已经经过了20年,值得庆贺和纪念。宁夏蓝皮书具有如下几大特点:
  20年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宁夏蓝皮书编撰工作,高度重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年提交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参阅,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职能,充分发挥了学术机构的智力支撑和新型综合智库的建言献策的作用。
  20年来,宁夏蓝皮书深入研究了宁夏重大发展战略变迁,忠实地记录了各行业、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形势变化,对宁夏发展中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是一部宁夏改革开放史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史,具有非常高的对策价值和史料价值。
  20年来,宁夏蓝皮书从一本扩展到宁夏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文明建设等五本蓝皮书,基本反映出宁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年度形势,对宁夏年度资讯反映得更为全面和系统,是宁夏现代化建设的信息库和思想库。
  宁夏蓝皮书从编撰之日起,就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协作机制,就是坚持院内外专家协同编撰。我们充分发挥宁夏社会科学院作为主持编撰单位的领军作用,每本书的总报告和一些专题类稿件由我院专家学者承担,也充分发挥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政研室、统计局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专家的优长,在形势篇、区域篇中及时反映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形势及思路。还充分发挥了高校、党校等机构学者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使宁夏蓝皮书以专家的视角、专业化水准,广视角、全方位、多领域,突出对策价值,具有战略性、权威性、前瞻性,为促进宁夏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办好宁夏蓝皮书,我们计划最近召开“宁夏蓝皮书编撰工作20周年专家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进一步优化编撰方案,努力提高编撰质量,更好地发挥蓝皮书为党政领导提供咨政建言、为社会各界提供最新资讯的职能,期望宁夏蓝皮书明年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新华社记者:

请问段庆林副院长,您认为宁夏如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段庆林: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挥我国经济规模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非封闭经济,而是充分发挥内需潜力,积极融入国内经济大市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据自治区统计局最新《宁夏投入产出表》分析,国内市场是宁夏产品和服务主要市场。目前宁夏国内省外流出量是出口额的9.3倍,宁夏国内省外流入量是进口额的53倍。宁夏属于产品输入型地区,宁夏产品和服务输入率为72.6%,输出率为6.5%。自治区党委强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协同性和高效率。”我们必须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引领全区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弥补短板弱项,积极融入“双循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宁夏的贸易格局基本是以内贸为主、外贸为辅为特征,主要为国内市场提供能源、原材料以及特色优势产品。近年来宁夏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宁夏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筑融入大循环和双循环的动力源、创新策源地和区域新增长极、新节点,充分发挥黄河生态经济带的竞争优势和整体实力,加快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要继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更加注重产业链升级,注重供应链的创新性、关联性和稳定性。切实解决开放不足这个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短板,争取设立中国(宁夏)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要重视扩大消费,也有重视有效投资;既要重视供给侧改革,也有重视需求侧管理。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发挥需求牵引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必须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制约问题,更加注重面向沿海地区等主要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继续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努力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大力促进消费升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更加注重满足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等“四大提升行动”,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培育新消费模式。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宁夏本地市场狭小,要更加关注国内国际市场。
  四是不断拓展投资空间。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促转型、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机制,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招商。积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实施”十大工程项目“。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加大对重大技术攻关、新兴城镇化、生态保护领域的投资。

杨旭年: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两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